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并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1)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和变化指什么?运用史实,从政治、经济方面说明英国是怎样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先机的?(6分)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他们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摘编自《新全球史》
(2)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分别面临怎样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两国分别启动了什么“改革计划”?两国在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方面有什么不同?(10分)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国家选择了走联合的道路。目前欧洲联盟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一:战后初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1950年)
材料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在面临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欧洲联合的目的是什么?(8分)
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的调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其盟国的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4)材料反映出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在怎样的国际形势下签订的?其内容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方针?(8分)
23.1945年和1949年,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重庆和北平进行了两次谈判。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的相似之处是 ( )
①民主党派在谈判中起了关键作用 ②国民党利用和谈加紧备战
③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谈判 ④国民党军事优势已经丧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22.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21.《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文认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光明前途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回答22、23题。
20.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 )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19.我国政府郑重宣告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最早出现于 (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叶剑英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C.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近代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屈辱,也激发中国人探求救国的道路。回答20、21。
18.台湾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时,归属的管理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理藩院 C.台湾府 D.台湾省
17.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回答18、19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