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8677  178685  178691  178695  178701  178703  178707  178713  178715  178721  178727  178731  178733  178737  178743  178745  178751  178755  178757  178761  178763  178767  178769  178771  178772  178773  178775  178776  178777  178779  178781  178785  178787  178791  178793  178797  178803  178805  178811  178815  178817  178821  178827  178833  178835  178841  178845  178847  178853  178857  178863  178871  447090 

4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香港《明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中胜出。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马克思在“最伟大思想家选评中胜出”,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些贡献?(4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什么(11分)

试题详情

4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

   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

   “而最糟糕的是,恰恰他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他的暗影大概也懵住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请回答:

   (1)茨威格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具体的历史史实进行解释。(9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欧洲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看法有什么警世作用?(6分)

试题详情

42.(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卢梭推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他痛心地说:“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想起说‘这是我的’,而且发觉大家愚蠢得相信他的话的那人,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创始者。”不过,他承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并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

 材料二: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的主要思想。(9分)

   (2)材料二中路易十六的惊呼给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6分)

试题详情

4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必自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问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依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魏书·拓跋澄传》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提出迁都的外部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产生的影响。(7分)

试题详情

40.(37分)新华网快讯:据美联社2009年2月11日报道,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通信卫星10日在太空相撞,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造成威胁。科技给人类带来了……

    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网络搜索

   材料四: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2008年12月6日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文化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10分)

   (4)材料四中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所不同,你认为他更加关注的是什么?请分析其原因。(9分)

   请考生在第41、42、43、44四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试题详情

35.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某市如果举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展,你认为下列历史场景可能入选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②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③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④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160分。其中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并将做答题号填写清楚。

试题详情

34.有关对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述是:主席台上方有“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会场后面有“同心同德”四个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最早出现于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试题详情

33.“弱国无外交”这一现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离我们远去。六十年的外交实践证明。正确的外交政策是取得成就的关键。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⑧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试题详情

32.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图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三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试题详情

31.观察下图,对20世纪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数量变化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

   B.西方国家已经放弃了列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C.第三世界的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D.所有亚非拉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