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材料表明当时
A.中国法制比较完备 B.汉高祖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同态复仇比较明显 D.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系基本特征
4.《宋史》卷一《太祖纪》对陈桥兵变有如下记载:“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即赵匡胤--引者注)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以下能体现文中“黄衣”功能的是
A.“衣,依也 B.“衣,隐也”
C.“衣,所以表贵贱也” D.“衣,身之章(障)也”
3.历史学家习惯上将夏的建立作为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起点,其主要依据是夏时代
A.金属工具出现 B.文字产生
C.阶级分化出现 D.国家形成
2.如果为图深颜色部分命名,以下最合理的选项是
A.蒙古帝国疆域图 B.匈奴民族西迁图
C.伊斯兰教传播图 D.海外殖民形势图
1.《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载:“有娇氏女安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这一记载
A.证明了炎帝时代中国已迈入文明社会
B.反映了中国早期史料中保留神话成分
C.说明了炎帝时代中国已信奉“龙”图腾
D.验证了炎帝时代中国处于母系氏族阶段
39.(60分)新疆位于亚洲大陆腹地,是一个自然条件多样、历史悠久的特色地域。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时期西域的开发是直接与两汉中央政府管理和实施的边疆民族政策相关的。两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设官置守,采取一系列稳定西域局势,保持各城郭国原有制度等羁縻、怀柔政策,有利于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两汉中央政府还采取了一些开发西域的直接措施,主要是屯田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周伟洲《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汉时期开发西域的背景和历史作用。(8分)
材料二:清朝政府依据“因地制宜”、“因俗施治”的原则,对天山北部汉、回族居住区实行郡县制管理;在伊犁地区和天山南部各地维吾尔族中维持当地的“伯克制”,但是伯克(突厥语音译,地方官吏称号)的任免权归于中央,井严格实行政教分离;对蒙古族和哈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则实行“扎萨克(蒙古语音译,意为支配者)制”,即册封王、贝子、公等世袭爵位。清朝政府在官员的任用方面还采取了以满族为主、各族官员并用的政策:
--《新疆的历史和发展(白皮书)》
(2)请用唐宋时期的三例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因地制宜”、“因俗施治”管辖统治区域的 政治智慧。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政治智慧是怎样体现在新疆地区的?(12分)
材料三:图8
(3)填表比较图8中新旧公路的选线差异。(12分)
公路线 |
分布特点 |
原因 |
旧公路 |
|
|
新公路 |
|
|
材料四 我国两种水利工程示意图。
(4)从当地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两种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的?(8分)
材料五
1978年-2008年新疆国民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
1978 |
1992 |
1999 |
2001 |
2002 |
2003 |
2006 |
2007 |
2008 |
国民生产总值 |
39 |
402 |
1169 |
1486 |
1598 |
1878 |
3045 |
3400 |
3808 |
(资料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注: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5)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8分)
材料六:新疆雏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新疆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新疆把中央的精神与新疆的区情实际结合起来,把外地的经验与新疆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新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6)结合材料六,简述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0分)
23.下面这幅漫画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
A.美欧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创办国
B.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
C.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游戏规则仍由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
D.第三世界国家全力追赶美欧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Ⅱ卷共4大题,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22.“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城市,在规定的同一天,劳动者都能向执政当局提出要求:用法律限制工作日不得超过八小时……5月1日这一天就规定为国际示威游行日”。作出以上重要决定的国际组织是 ( )
A.第一国际 B.第二国际 C.共产国际 D.联合国
21.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的时间,下列最能够体现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的战争是 ( )
A.北美独立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无敌舰队”之战 D.普法战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