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8793  178801  178807  178811  178817  178819  178823  178829  178831  178837  178843  178847  178849  178853  178859  178861  178867  178871  178873  178877  178879  178883  178885  178887  178888  178889  178891  178892  178893  178895  178897  178901  178903  178907  178909  178913  178919  178921  178927  178931  178933  178937  178943  178949  178951  178957  178961  178963  178969  178973  178979  178987  447090 

25.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试题详情

24.“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阶级立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3.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下列那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A. 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试题详情

22.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D.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试题详情

21.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试题详情

20.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试题详情

19.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试题详情

18.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