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曾指出,孙中山民主革命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体现在孙中山的哪一个主张上?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主共和、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国共合作、扶助农工
11.鸦片战争后,推动我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持续发展 ②通商口岸的逐渐增多
③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初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签订《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签订《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签订《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9.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8.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渐开风气”体现在近代中国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变革社会习俗
C.创办近代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7.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评论是相对的。学习历史应能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评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评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推广
B.两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C.重农抑商保护也束缚小农经济
D.明清时期推行“海禁”和“闭关”政策
6.明清时代,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百姓见闻为主的白话小说大量出现。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已经放松
5.山东聊城市的山陕会馆(见下图)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西岸,于1743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创建。这一建筑有利于研究
①瓦子发展史 ②清代外贸史
③运河文化史 ④清代商帮发展史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里的政治“转型”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3.《史记》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荷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人。”这段材料能佐证春秋时期
A.“士”活跃且受重用 B.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C.学术下移私学兴盛 D.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