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8926  178934  178940  178944  178950  178952  178956  178962  178964  178970  178976  178980  178982  178986  178992  178994  179000  179004  179006  179010  179012  179016  179018  179020  179021  179022  179024  179025  179026  179028  179030  179034  179036  179040  179042  179046  179052  179054  179060  179064  179066  179070  179076  179082  179084  179090  179094  179096  179102  179106  179112  179120  447090 

33、(14分)问答题。

材料一:(浙江自古为“文化之邦”,宋明以后更是人才辈出,学派林立,文化繁荣,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宋时期,这是浙东学术的草味时期。主要代表有“明州杨杜五子”和“永嘉九先生”。第二阶段是南宋时期,这时形成了浙东诸学派。主要有: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还有以“甬上四先生”(杨简、袁燮、舒璘、沈焕)为代表的四明学派。第三阶段是明代,这个时期主要是以阳明心学的兴起为主要内容。第四阶段是清代的浙东学派。这个时期是浙东学术的全盛时期,主要代表有黄宗羲、万斯同、全组望、章学诚、邵晋涵。

                      --张刚雁《浙东学派概述》

材料二:“(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夫四民交致其用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使其果出于厚本而抑末,虽偏,尚有义。若后世但夺之以自利,则何名为抑?”“其要欲使四民世为之,其理固当然,而四民古今未有不以事。至于丞进髦士,则古人盖曰无类,虽工商不敢绝也。”

--(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迁,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故曰,四民异显而同道。”“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王阳明文集》

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浙东学派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

   ⑵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人叶适在经济方面的主张。

⑶ 有的学者认为王阳明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启蒙思想”的主要主张,分析其产生“启蒙思想”的根源。

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浙东学派留给我们的主要的精神文化遗产。

试题详情

30、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能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   ③募役法 ④市易法  ⑤方田均税法  ⑥均输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试题详情

29、“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长,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这段材料讲的是北魏政府实行

A、整顿吏治        B、均田制      C、迁都洛阳    D、革除旧俗

试题详情

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采用汉族的统治制度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

试题详情

27、“(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心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拿布商如对垒。”这段材料反映当时上海①棉纺织业兴盛 ②白银大量使用 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商业竞争激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6、《大众是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淹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试题详情

25、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