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经济政策、措施,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回答13-18题。
13.“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社会经济政策,它开始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不包括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 B.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隔阻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D.促进了L国内市场的形成
15.17世纪中期的《航海条例》直接激化了两个航海大国的矛盾,并引发了它们之间的三次战争。这两国是
A.英国与法国 B.英国与荷兰
C.法国与美国 D.美国与德国
16.1921年,某国规定:解除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还原业主经营。这个国家是
A.苏俄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17.某学校“新时期中国经济政策的变迁”研究小组把图中阴影部分的两个省作为研究对象:你认为这里最适合他们研究的是
A.农业政策 B.工业政策 C.商业政策 D.外贸政策
18.“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歌反映的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在广东、福建沿海创办经济特区
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在生产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组织形式也不断变化。回答7-12题。
7.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基本模式的特点不包括
A.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
B.以男耕女织为主要形式
C.以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为主要目的
D.以集体劳作为耕作方式
8.下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间手工业
9.“商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一些地方性商人群体。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主要位于图中的哪些省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之后,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行会 B.工场 C.公司 D.工厂
11.1953年4月: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名为“老孙归社”的连环画。这里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中外合资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家庭承包的生产组织
12.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过程中,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社会生产工具的逐步提高,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回答1-6题。
1.下列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石器 ③铁器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2.我国古代的耧车(图),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据东汉崔蹇《政论》的记载,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即三脚耧。它最早出现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3.灌钢法,是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这种钢铁冶炼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宋元时期
4.工业革命首先是生产工具的革命,而首先进行这种革命的行业是
A.丝绸北 B.棉纺织业 C.冶金业 D.交通运输业
5.继昌隆缫丝厂与江南制造总局的共同点是
A.使用机器生产 B.依赖外国资金
C.服务军事需要 D.生产不计成本
6.与图中②对应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①蒸汽机的应用②电的广泛应用③内燃机的使用④网络技术的应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主题发言一:历史人物--照亮了中国民主进程
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但是两人的政治观点并不一致。康有为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中国人既“缺乏政治习惯”,又“不识团体公益”,所以没有当共和国民的资格,只能实行君主立宪。而孙中山则主张“民为邦本”“主权在民”,实行共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人民主思想的异同。(8分)
主题发言二:辛亥革命--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从孙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6分)
38.(22分)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请回答:
(1)按照英国清教徒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12分)
(2)詹姆士一世的权利和玛丽、威廉一世的权力一样吗?说明理由。(6分)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 (4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