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815  17823  17829  17833  17839  17841  17845  17851  17853  17859  17865  17869  17871  17875  17881  17883  17889  17893  17895  17899  17901  17905  17907  17909  17910  17911  17913  17914  17915  17917  17919  17923  17925  17929  17931  17935  17941  17943  17949  17953  17955  17959  17965  17971  17973  17979  17983  17985  17991  17995  18001  18009  447090 

1、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NaC1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试题详情

实验报告2、3......:从同学们提交的实验报告可看出不同小组的测量方法有一点差异,但所获得的数据差别不大,显示实验方法的多样性。通过这次实验,同学们掌握了太阳高度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太阳日照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楼间距的计算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类似这样的实验很多,必修1第一单元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月相变化,记录并总结月相变化规律”;第二单元活动“做一两个小实验,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第四单元的“模拟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等。

五、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地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积极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但本人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问题之一:地理实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理学科具有自然性、人文性、综合性的特点,它有很多的原理和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的原理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和再现的,这需要老师借助其他学科已演示过的相类似实验,从中推引出新的地理实验结果,来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所以地理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学科综合知识。

问题之二:地理实验仪器缺少,甚至缺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欲通过实验手段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但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或实验的复杂性,无法实现演示实验、实践性实验。这些情况都和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学得不到重视有关,所以想建立地理学科的实验室更是难上加难。

问题之三:地理教师的实验和科研能力有待加强。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使我们大多数的地理教师实验能力缺乏,加上地理实验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若教师没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地理实验教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结束语: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地理实验教学不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开展地理实验教学不但是被实践证明有其必要性,而且理论上也是有据可依的。地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并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地理素养。我们要更新地理教学观念,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地理实验教学具有的多种教学功能,大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  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2〗地理课程标准组编写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

〖3〗孙根年  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三维模式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试题详情

(1)实验时间:2005年12月22日 

(2)地点:荔城中学操场 

(3)工具:指南针、手表、竹杆、粉笔、直角尺等

(4)实验步骤:

①在操场上用指南针确定出南北方向,并用直尺、粉笔画成一直线,用NS来表示(如图)。

②在NS上的一点O竖起一根长2米的竹杆,用直角尺定位使它垂直于地面,图中的OP。

③当OP的影子OA和NS重合并指向北方时,度量出OA的长度为210CM,此时北京时间为12:25。

④用三角函数关系式可计算出?PAO为43°26′,再利用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计出当地纬度为23°08′N,根据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的差异计出当地的经度位置为113°45′E。

⑤结论:荔城中学的地理位置为23°08′N、113°45′E。

试题详情

2.课外实践性实验

指利用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设备,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学生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引出要观察认识的现象或使其变化,获得对地理事物亲身感受来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该类实验通过学生的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来完成实验,因此具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某些“发现”真理的训练。课外实验案例:学完地球运动一节后,向学生布置利用竖杆见影的方法测量我们学校地理坐标的实验,不告诉他们测量的方法,但可以向他们提供测量工具,并要求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1:

试题详情

相类似的演示实验还有很多:如高一地理第一单元1.5活动“用发亮的灯泡表示太阳,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的现象”、第二单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实验”等等。

试题详情

(1)    在水糟中间插入隔板

(2)    将隔板上下二个小洞密封

(3)    在隔板两侧分别加入水和油,要求水和油的深度一样

(4)    演示,将小洞打开

(5)    观测水和油的流动

(6)    得出结论:密度的形成:由于密度的差异,使密度大的海区底层海水流入密度小的海区,密度小的海区表层海水流入密度大的海区。

试题详情

1.课内演示实验

指利用地理实验器材,采用演示手段,配合讲解,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一种方法。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因其能提供形象的感性经验,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学得的知识也较牢固。

案例1:在讲授地球运动产生偏向力的时候,课堂上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将地球仪北极点向上,在球面上滴适量的墨滴,然后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墨滴流痕的偏转方向;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以上步骤,但旋转方向与以上步骤相反。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案例2:演示密度流的形成

试题详情

4.实验应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地理科学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地理事物和规律更多的是无法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出来,地理实验教学不具有普遍性,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地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效的理解、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

在新课程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本人主要从课内演示和课外实践方面对地理实验教学作了探究:

试题详情

3.实验须具有简易可操作性。实验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用简易而预期效果好的器材做实验,难度不宜过大,不能为了做实验而设计一些高难度的复杂实验,以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同时地理实验教学一般没有现成的实验器材,大多需通过教师自己准备或发动学生搜集,因此实验要力求简单。

试题详情

2.实验要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地理实验和物理、化学等有很大的不同,地理实验在新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作为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多从生活和身边现象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探究,使地理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的桥梁,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基本教学价值,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新途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