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9124  179132  179138  179142  179148  179150  179154  179160  179162  179168  179174  179178  179180  179184  179190  179192  179198  179202  179204  179208  179210  179214  179216  179218  179219  179220  179222  179223  179224  179226  179228  179232  179234  179238  179240  179244  179250  179252  179258  179262  179264  179268  179274  179280  179282  179288  179292  179294  179300  179304  179310  179318  447090 

8.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试题详情

7.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可以作出合理的史论推断的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C.中国古代有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

D.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

试题详情

6.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

试题详情

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试题详情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州县制          C.道州县制         D.行省制

试题详情

3.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试题详情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试题详情

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试题详情

52.(16分)读以下三幅地图,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三幅地图分别反映哪三个历史时期?(3分)

(图一)   ___ _ (图二) _________  (图三)  ____________

(2)分别说明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概括说明其发展趋势。(8分)

(3)概括分析这三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5分)

试题详情

50.(10分)简述唐朝、北宋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51.(16分)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搓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科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2分)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6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