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9181  179189  179195  179199  179205  179207  179211  179217  179219  179225  179231  179235  179237  179241  179247  179249  179255  179259  179261  179265  179267  179271  179273  179275  179276  179277  179279  179280  179281  179283  179285  179289  179291  179295  179297  179301  179307  179309  179315  179319  179321  179325  179331  179337  179339  179345  179349  179351  179357  179361  179367  179375  447090 

6.有“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功效,哺育西蜀大地,创造“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典范水利灌溉工程是

A.芍陂     B.六辅渠        C.都江堰      D.大运

试题详情

5.下列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 

B.我国在西周晚期开始出现铁农具

C.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发明了铸铁柔化技术

D.我国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试题详情

4.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但阻碍因素依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A.社会政局的动荡           B.少数民族的进攻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旧生产关系的影响

试题详情

3.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铁锄的使用   D.水利工程的兴修

试题详情

2.以下关于商周手工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代      B.商朝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

    C.夏朝遗址出现原始瓷器         D.夏商西周的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试题详情

1.夏商西周三代农业有较大发展的原因包括①统治者重视农业  ②井田制推行 ③采取集体耕种方式  ④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16.(20分)

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一直千差万别。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才可能维持各民族的统一。

材料一  唐朝疆域空前广大,统治者总结前代的经验,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武力,一方面难以征服众多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另一方面,对依靠武力征服的地区难以维持长久和有效的统治。于是他们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针,对一些较强大的民族政权,唐政府往往采取册封的方式以维持友好或臣属关系。这些被册封的首领和政权,有义务去长安朝贡,他们的军队要接受唐朝的调遣。在其他民族地区唐朝则直接建立了大量羁縻府州。有唐一代,在西域(今新疆与中亚)、东北、岭南、外蒙古等地共置羁縻府州近千个。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都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充任。同时,唐朝又在这些边疆地区设都护府和节度使来统领这些羁縻府州。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大规模推行“册封”、“羁縻州”等制度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元行省辖区广袤,权力空前,但我们较少看到双方发生矛盾冲突的材料,元灭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非若古藩僚佐得自辟也”;“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选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戍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官员的任用上实行种族交参的原则,这样就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在地方区域设置上,这一制度人为的使自然区域隔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行省制度没有导致地方割据的制度因素。(6分)

材料三  清朝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的事务也纳入其内,凡爵禄、朝贡、定界、贸易、宗教诸政令,并归管辖。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这一机构直接受皇帝领导,地位与六部等同,因而在行政上事权专一,对驻边大吏有直接指导的权力,上通下达,效率简捷。驻边大吏统领边区军民政务,其设置名目因地而异。早在入关之前,清已经颁布《蒙古律书》,行用于蒙古地区,入关后不断修订,至乾隆六年修成《蒙古律例》,乾隆末年,其内容已扩充到12卷,209条。嘉庆年间对其又进行大规模增补修订。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如《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回疆则例》、《钦定西藏章程》等。

(3)根据材料三指出理藩院与以往类似机构的不同,概括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8分)

材料四  清朝皇帝频繁的召见边疆各族王公、活佛、喇嘛、土司等上层人物,其中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者,称为“围班”。乾隆在《避暑山庄百韵诗》序中写道:“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已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宫殿区制式为缩小的紫禁城,坐北向南,正宫有一条中轴线,全部建筑分九进安排。“丽正门”为正宫中轴线的起点。三字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镌刻。丽正门后是午门,康熙、乾隆曾在那里多次检阅侍卫的步射技巧,所以又称作“阅射门”。“普宁寺”建筑融会汉、藏建筑风格,又兼容汉、藏两地佛教的不同理解……

    (4)结合材料四中部分建筑特点,分析清廷“万世之缔构”的具体内涵。(6分)

试题详情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   )

    A.以黄金为中心                   B.以法郎为中心

    C.以美元为中心                   D.以英镑为中心

试题详情

14.“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以下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

    A.大搞舆论攻势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进行全面遏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