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开始成长
③江南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对于上述口号你认为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 )
A.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B.中华民族抗击外国侵略的光辉业绩
C.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
D.中共推翻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历程
5.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里“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 ( )
①青年学生②先进的知识分子③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④广大农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 )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3.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为此他开始设置了 ( )
A.内阁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南书房 D.军机处
2.“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以下各朝官职中,其职权与引文所述的官职相符的是 ( )
A.秦御史大夫 B.唐尚书令 C.明内阁首辅 D.清军机大臣
1.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一份家谱。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民间家族重视修订家谱主要是因为 ( )
①宗法制的传统影响②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③分封制的影响④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5分)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
4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