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柳诒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17.“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一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
A.封建中央案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16.“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一是 ( )
A.隋唐的科举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先秦的世袭制
15.《武侠》2009年02月《开唐》:“邓远公眯起鼹,一字字照着那纸上念道:‘边庭之事。国之重务也……自高昌授首以来,西胡归心。然异种之人,多有翻覆…今朝廷特置西州重镇.以备边防,专敕武德以来,天下流死亡匿之徒,往戍西州……’念毕笑道:‘李世民这小儿却也有些本事.’”文中“西州重镇”是指 (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瀚海都督府
14.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13.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评议某历史事件时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据此判断。这件历史事件应该是 ( )
A.春秋争霸 B.秦灭六国 C.秦朝灭亡 D.西汉强盛
12.禹铸九鼎,“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纷纷问鼎中原,“九鼎”之所以被诸侯争夺,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23.新疆、台湾和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中央政权对上述三地最早设置机构管辖分别是在 ( )
A.西汉和元朝 B.西汉和唐朝 C.隋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第Ⅱ卷(综合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