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历史名城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的枯荣兴衰。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是 ( )
①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创办《青年杂志》
③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
④国民党傅作义将军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5.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4.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等国外观察家认定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代议制”民主,是一种“有效的大众民主”。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
①按“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
②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普选制度
③陕甘宁边区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国共两党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图中所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是 ( )
2.1923年12月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选项的票数不足30票。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 ( )
A.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全国政权 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的统一
C.发动工农革命,实行武装割据 D.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1.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引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签订和约
B.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C.北洋政府残酷镇压学生爱国运动
D.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39.读图和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汉朝长江流域仍是“……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褥”。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唐宋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地开荒种地,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一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南宋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刘禹锡《竹枝词》
材料三 忆临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材料四 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升统计
时期 |
历时 |
最高洪水水位上升(米) |
平均每年上升量(厘米) |
新石器时代至汉 |
2300年 |
0.2 |
0.0087 |
汉至宋元 |
1400年 |
2.3 |
0.164 |
宋元至今 |
800年 |
11.10 |
1.39 |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江流域开发的进程(6分),并说明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8分)
(2)综合以上材料指出长江流域开发中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其原因。(6分)
下面是世界局部图,读图回答问题。
(3)比较A、C两地的气候差异。(12分)
地点 |
气候类型 |
主要成因 |
特征 |
|
|
|
|
|
|
|
|
(4)B地是世界上城市形成最早地区之一,试分析该地古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8分)
材料:农村要实现小康,难点在农民增收。而目前我国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逐年扩大,产生了较多的社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5)试分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的政治学依据?(11分)
(6)从经济常识的角度,提出解决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措施。(8分)
23.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错误的一项是 (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论明代行省制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C.“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
D.“论隋唐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2.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共同原因和条件不包括 ( )
A.贸易往来的利益驱使 B.积极的外交政策
C.世界领先的经济文化 D.相对发达的对外交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