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1893.12.26 ── 1976.9.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民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主题思想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写作特点
文章在论证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主要有:
例证法 在文中作者经常引用各种典型事例和概括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如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概述了二十年来党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第二部分在论证“还有很大缺点”时,列举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理论三个方面“极坏的作风”,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在后面接着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在延安学了,到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等具体典型事例来加以证明,从而使论证充分有力。
引证法 作者在举事例的同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还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来加以证明。如第三部分中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
对比论证 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方法,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列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危害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论证雄辩有力。另外文章第一部分谈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比,使作者的观点更加醒目明确,收到好的论证效果。
3. 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串讲已学习的课文,教师注意订正个别字,词的解释。“止”“投以骨”“窘”“顾”“奔
倚”“弛”“持”“缀行甚远”“并驱如故”“耽耽相向”。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的第三层。
傍晚,一位屠户在途中遇到了两只狼,开始由于惧怕,不断地将骨头扔给狼,后来,
他终于明白狼的险恶用心,于是积极开始行动,准备与狼决出个你死我活,而此时的狼也一
动脑筋,心里盘算着种种毒计,准备陷害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少时:一会儿。径:径直。去:离开。其:其中的。于:在。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毙之。”
久之:很久。之:无实义。瞑:半眼。意:神情,态度。暇:空闲。暴:突然。以:用。毙:杀
死。之:代狼。
这几句话先总写两狼动向:“一狼径去”以示无意攻击;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帮作安闲之态。一去一留,要干什么?令人猜不透。这时一走开,已使力量对比发生根本的变化,如今 " 犬坐”的狼双放松警惕。缺乏戒备。屠户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出其不意,迅速发起攻击。只“数刀”就结束了狼的性命。文中的“暴起”“劈”“毙”等字极为传神地描绘出屠户地机智果敢,与前面“惧”“大窘”形成鲜明对比。屠杀凭着自己的果断,杀死了面前的一只狼。那么另一只狼到哪儿去了?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方:刚刚。转视:转身看。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动词;其:代些堆)。隧:打洞。入:
进去。以:用来。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后也,亦毙之。”
尻:屁股。其:它的(指狼)。股:腿。亦: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乃:于是,才。寐:睡觉。盖:原来,以:用来。诱敌:引诱对方。
事情发展到这儿,屠户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狼径去”是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制屠户以死地,文章定也狼的阴险、凶残。幸而屠户毫无迟疑,乘狼藏头露尾无法 抵抗之机,一举将狼消灭。然而狼分兵夹击,自以为得计,最后弄巧成拙,给屠户各个击破。狼的狡猾而又愚蠢的本性被充分揭示出来。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请学生朗读课文。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 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止增笔笑耳”
黠:狡猾。顷:一会儿。变诈:欺骗。几何:多少。耳:罢了。
问:尽管狼非常狡猾,最后后的结局如何呢?
──被彻底消灭。由此看来,狼也够愚蠢的了。作者在结尾用一句话结束全文,表现出对两狡黠行径地轻蔑和嘲笑,以及对屠户击毙两狼的赞扬。
请学生朗读全文。
问1:简要回答故事记叙了什么?
──记述了一个者夫战胜两只狼的经过。
问2: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说明面对邪恶,凶残的势力,一味地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敢于面对,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本文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吃人本性,告诫人们在狼一样的害人虫面前,不能存在任何幻想,必须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
西方只有202个字,将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交待得清清楚楚,对屠户与狼之间的生死博斗作了完整的描述。随着情节的发展狼的本性和屠夫性格的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
另外,对屠户和狼的刻画,形象鲜明。
五、继续总结本文,词多义现象
意 意暇(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
去 一狼径去(离开)
我以目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
乃悟前狼假寐(才)
『附录』
板书设计
2. 理解“暇”“暴”“毙”“洞”“黠”“变诈”等实词的用法。
1.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三层及第二部分;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总结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 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旧)
止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停止) 故 妻跪问其故 (缘故,原因)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前面,名词) 顾野有麦场(看,看见)
前 狼不敢前 ( 上前 , 动词 ) 顾 人之产志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难道,反而)
3. 指导学生朗读,分析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屠户。尽:完了。止:只。缀:连结,紧跟着。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甚:很
这几句话交待了人物,写出矛盾产生的时间地点、对象。屠户晚归遇狼,狼跟踪不放,矛盾产生,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一层)傍晚时分有一位屠户孤身一个挑着担了回家,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效野外遇到了两只狼,这两只凶恶的狼一直跟着屠户走了很远。那么,一位势单力孤的屠户面对着两只本性凶残的狼,一开始是如何做的呢?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请学生翻译,老师订正。
“投以骨”:即“投之以骨”亦即“以骨投之”。以:把,拿。之:代词它(狼),意思是把骨头投给狼。止:停止,动词,跟上文“止有剩骨”的“止”不同。从:跟从。复:又“之”仍指狼。而:表 转折的连词“但是”。
就这样,屠户接连不断地往地上仍骨头,后面的狼也不紧不慢也一前一后紧跟着他。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并:一起。故:旧。原来担中的骨头已经投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他。
问:课文至此写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屠户惧狼,妥协退让;狼得寸进尺,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二层)屠户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非常恐惧,想用担中剩骨把狼哄骗住,好使自己脱险。屠户一再投骨满足狼的欲望。而两狼配合默契,轮流吃骨、跟踪,彼此互不争食。无奈,屠户的剩骨有限,而狼的贪欲是无穷的。“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时,屠户先想以妥协求生存的
幻想彻底破灭了。狼欲吃人的凶恶面目也同时暴露无遗。就在这种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屠户
迅速地做出了决择:必须拿起武器来自卫,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窘:因窘急迫。恐:恐怕,担心。前:前面(名词)。其:代狼。敌:胁迫,攻击。顾:看,看见。
薪:柴。其:代麦场。苫。盖上。蔽:遮蔽。
这一次屠户并未被狼吓破胆,退缩不前。而是积极考虑如何避免”前后受敌”的危险局
面。他环顾四周,发现麦场“积薪成丘”这个有利地形,于是,“屠及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
敢前,耽耽相向。”
: 于是。倚:靠。其:代它(积薪)。驰:放松,指 下。前:上前,动词。眈眈:注视的样。
子。相向:一方对另一方。
从“屠大窘……眈眈相向”是第一部分的第三层,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屠户改变了态度,奋起自卫与狼相持。这几句话中“奔、倚、驰、持”四个动词,形象、准确、生动一写出屠户当机立断,行动迅速。快速地跑到柴堆旁,立即放下担子,将杀刀提在手中,显示了临战前的紧张姿态。这时屠户的被动书面开始改变。面对屠户的这一行动‘狼不敢前”只是狠狠地瞪着屠户,心里暗地盘算对策,等待时机。那么狼想要用什么阴险的手段来对付屠户呢?我们下节再讲,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请其它同学注意听,是否有读错的音。教师:课文记叙的是一个屠户杀死两只狼的故事,
它揭露了狼的区残、狡诈和愚蠢的本性,并且在故事的结尾,作者还发表了自己的议论。那么,从故事情节上来分,全文分为故事和评论两部分。第一段:屠户斗狼的故事。(一屠晚归……盖以诱敌)又可分成几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