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分析回答36-37题。
36.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A.英国、中国、日本、美国 B.英国、美国、日本、中国
C.美国、英国、日本、中国 D.中国、美国、英国、日本
37.英国城市化过程最快的时期出现的是
A.1800-1850 B.1850-1890 C.1890-1920 D.1970-1995
下图为某城市钢铁厂生产开展综合利用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33-35题。
33.影响该钢铁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原料 C.能源 D.市场
34.下列钢铁工业基地符合图示区位选择的是
A.宝钢 B.塔兰托 C.福山 D.攀枝花
35.该钢铁厂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后
A.有利于该地产业结构向轻型化发展 B.能源的耗费量减少
C.企业产品向“高”“精”“尖”发展 D.该城市的环境能得以改善
下表为我国某一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表,据此回答29-32题。
土地利用方式 |
月 份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方式1 |
冬小麦 |
大豆 |
休耕 |
玉米、高粱 |
冬小麦 |
方式2 |
休耕 |
玉米、高粱 |
冬小麦 |
大豆 |
休耕 |
29.该地区的耕作制度是
A.一年一熟或两熟 B.一年二熟或三熟
C.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三年两熟
30.下面的等值图与该地区相符的是
31.以该地经济作物为原料的轻工业,最重要的是
A.酿酒工业 B.榨油工业 C.棉纺织工业 D.制烟工业
32.造成该地区农作物收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供应不足 B.冬、春时节沙尘暴频繁
C.地下水位变化大 D.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某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28.图中所示的工业生产过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26.上述四种发展模式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模式差异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下列地形区在地质构造上与东非大裂谷一致的是
A.长江三峡 B.渭河谷地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雅鲁藏布江峡谷
23.关于图中a、b、c、d四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因在板块消亡边界,不断缩小至最后会消失
B.b处因断裂下陷,成为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C.c处因在板块生长边界,不断扩张将形成新的大洋
D.d处因多岩浆活动,成为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
下面是4个海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7-20题。
17.图示海域中,有明显密度流的是
A.①图和③图 B.①图和②图 C.②图和③图 D.②图和④图
18.既位于印度洋板块又位于亚欧板块的图是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19.夏秋季经常有飓风灾害的图是
A.①③图 B.①②图
C.③④图 D.①④图
20.四幅图中具有右图这种气候类型的是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示意图,且①>②>③>④>⑤,回答13-16题。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则
13.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14.b点的风向和ad虚线所示的天气状况可能为
A.北风 晴朗干燥
B.西风 阴雨天气
C.北风 阴雨天气
D.西风 晴朗干燥
15.图中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排序为
A.abcd B.dcba C.dabc D.cbad
16.引起图中虚线处等风速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山脉的阻挡 B.防护林的阻挡
C.峡谷的“峡管效应” D.锋面活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