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0095  180103  180109  180113  180119  180121  180125  180131  180133  180139  180145  180149  180151  180155  180161  180163  180169  180173  180175  180179  180181  180185  180187  180189  180190  180191  180193  180194  180195  180197  180199  180203  180205  180209  180211  180215  180221  180223  180229  180233  180235  180239  180245  180251  180253  180259  180263  180265  180271  180275  180281  180289  447090 

29.(13分)从2000年起,我国一直存在粮食缺口。2004年中央政府提出的粮食预期生产目标是4550亿千克,当年的国内总需求大概是4900亿千克,有350亿千克的缺口。从2004年开始,我国增加了粮食的进口。读下表,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表: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31
0.21
0.10
0.02
0.07
0.07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6.(12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朝鲜半岛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半岛城市和人口主要集中在________海沿岸,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E表示同一种工业在两国的分布。影响D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2分)读某区域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均较为丰富的能源矿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乙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

(4)甲所示国家国民经济中农业一直不占重要地位,但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需要,仍需开辟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最合适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若只考虑气候条件,农业主要最适合发展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东北部   B.东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5)乙图中B地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B处有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是__________________。

(6)与A处河流相比,B处河流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图中是6月22日北京时间12时40分地表太阳高度等值线分布图,图中直线为经、纬线,根据图中信息回答24-26题。

24.图中AB线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25.C点的地方时为

A.22日0时         B.22日6时

C.22日12时        D.21日0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有-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03年5月17日11时2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读图回答22-23题。

22.若10分钟后该船通过了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A.5月18日10时30分

B.5月18日11时30分

C.5月17日11时30分

D.5月16日12时30分

23.此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北京日出比广州早

B.松花江洪水泛滥

C.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

D.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试题详情

下图为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20-21题

20.关于全球台风的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每年发生的台风总数约75-80次,其中40%以上发生在西半球

②北半球发生的台风占全球的7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发生在北太平洋

③北半球主要分布地区的台风多发生在海水水温较高的夏秋季,其它季节显著减少

④南半球主要分布地区的台风多发生在海水温度较高的6-10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2005年8月28日,在美国南部城市新奥尔良市附近登陆的飓风“卡特里娜”,给那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除了飓风本身等级很高外,与孟加拉国沿岸遭受风暴海啸破坏的情况相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两个地区地势都比较低平

B.这两个地区都位于河流的三角洲

C.这两个地区防灾、抗灾设施的建设水平都很低

D.这两个地区都是世界上飓风的多发地

试题详情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17-19题。

环境问题
地区   





☆☆
 
☆☆
☆☆☆☆

☆☆☆
 

☆☆☆


☆☆
☆☆☆☆
 

☆☆☆☆
☆☆☆


17.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

18.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

19.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暧设施建设

试题详情

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下图是他们调查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15-16题。

15.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滥采

B.滥垦

C.溢伐

D.过度放牧txjy

16.上图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地区

试题详情

14.有关发射场和着陆场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射场附近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着陆场附近是荒漠化

B.两地都存在荒漠化问题

C.发射场附近荒漠化主要是过度放牧引起的

D.着陆场附近荒漠化主要是工矿建设不注重环保引起的

试题详情

13.飞船选择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是因为该地

①地势平坦,视野开阔  ②雨量适中,草木茂盛   ③人烟稀少,河流、树木也很少

④蒙古族热情好客,在此降落有利于民族团结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