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天,重庆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是189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读图回答18-19题
18.导致重庆地区严重干旱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19.在该类型天气系统控制下,我国通常出现的干旱现象是
A.华北地区的春旱 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C.东北地区的春旱 D.西北地区的夏季干旱
右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台风中心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A.14时 B.16时 C.19时 D.22时
15.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某地洪涝过后,水位降落和干旱,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据此判断12-13题
12.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
A.老鼠 B.蝗虫 C.松毛虫 D.黏虫
13.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少 C.气象条件有利 D.人类防害意识差
右图是某地地形图,LG为地形剖面线,读图回答9-11题
9.不属于LG线穿过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 C.陡崖 D.盆地
lO.沿LG线地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度不高于
A.500m B.600m C.700m D.800m
11.L位于G的方向是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不同灾种的灾情报告不同。据此完成7-8题
7.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8.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回答5-6题
5.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水位升高
6.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最能说明暴雨引发洪水的实验是
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
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
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
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我国4省3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美元。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的污染物”的有益探索。据此回答3-4题
3.在上述4省3市中,目前处在重酸雨区的是
A.山东、河南 B.江苏、山东 C.江苏、天津 D.上海、柳州
4.所谓“排放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这种做法可以使
A.当地的环境质量保持不变 B.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C.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D.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及其周围人的伤亡。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9.红色旅游指参观游览既有美丽风光,又有革命纪念地、纪念物的活动。由此,既可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又可放松身心,畅游祖国大好河山。读右图回答:(10分)
(1)图中A、B红色旅游地的名称分别是
A 、B 。
(2)感受C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的意境需
才能达到最佳欣赏效果。
(3)开展“红色旅游”的意义有哪些?
(4)B地区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