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处为___;从气流状况看乙处为___。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百帕(选择填空)。(3分)
A.39<P<40
B.40<P<41
C.44<P<45
D 30<P<31
(2)此时,北京与东京相比___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试比较郑州、西安两地在气温、气压方面的不同点及产生的原因。(4分)
31.读下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问题(9分)
(1)将图甲反映的信息,转绘到乙图中(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极圈,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2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点。 (2分)
(3)此时_____经线和____经线将全球分为两个不同的日期。(2分)
(4)该日,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快、慢),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a、b、c三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____。(3分)
右图为某地区人口结构图,据图回答28-30题
28.此图说明该地区
A.人口密度大
B.约lO%的人口在郊外
C.城市人口为2500万
D.城市化程度高
29.此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英国 B.印度
C.巴西 D.俄罗斯
30.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27.读右图,判断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乙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丙地位于城市边缘,濒临湖泊,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
D.丁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
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4-26题
24.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25.导致该月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分布和降水
B.海陆分布和地形
C.地形和大气环流
D.暖流和地形
26.图中①②箭头代表的是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从东北老工业区向南部和西部有资源的“新阳光地带”人口迁移方向,说明
A.人口迁入区发展的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B.人口迁出区的工业发展不需要大量劳动力
C.人口迁移的原因是有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D.人口迁移的原因是政府的建议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0-21题
20.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1.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19.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18.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7.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
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