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1-12题。
1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右图中,所示半球为白昼,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日期为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0.若此图为西半球示意图,则北京时间为
A.3时20分 B.8时40分 C.15时20分 D.20时40分
右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示,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6-8题。
6.苏瓦与阿洛菲两地比较
A.日期相同,区时时刻阿洛菲早
B.日期苏瓦早,区时时刻两地相同
C.日期苏瓦早,区时时刻阿洛菲早
D.日期苏瓦晚,区时时刻阿洛菲早
7.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A.1:11 B.1:5
C.1:7 D.7:17
8.图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可能的是
A.青海湖鸟岛游人如织
B.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民忙着收割小麦
C.北半球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D.贵阳地区多阴雨连绵天气
某校地理小组,根据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一月和七月的日总量,并绘出下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4-5题。
4.一月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的墙面朝向是
A.朝东 B.朝南
C.朝西 D.朝北
5.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在我国的
A.海口市 B.广州市 C.北京市 D.长春市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点57分,由美国发起,中、俄、德、法、加等多国科学家参与的“深度撞击号”航天器,经过半年太空遨游,成功地对太阳系中“坦普尔一号”彗星实施了撞击。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光照图中,与深度撞击号”撞击彗星的时刻最接近的是
2.撞击彗星的瞬间,美国加州大部分地区(西八区)正值日落后3小时左右,天空完全暗下来,许多天文爱好者目睹了“太空焰火”奇观。此日该地昼长大约为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 16小时
3.“深度撞击号”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主要意义是
①开发利用该彗星上的矿产资源 ②做好勘探,向彗星移民
③研究太阳系的演变规律 ④保证此时地球的宇宙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⑤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
A.①② B.③⑤ C.④⑤ D.①③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30.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 材料二: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① ,② ,③ ,④ 。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2)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
(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这种特性表现在:① ,② 。
29.下图为东经120度经线沿线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线、降水量线、年均气温等值线的统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F自然带的名称是 ;D、E、F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F自然带的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比B自然带 (多或少),主要是因为:
(2)B自然带的土壤类型是 ;该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 (高或低)于F自然带,主要是因为 。
(3)C处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2006年2月18日,该地发生了严重的 、
等地质灾害,主要原因是:① ;② 。
(4)G处缺少F自然带的原因是: 。
(5)A处单位面积植物物质量高于两侧,原因是:
① ②
28.下面两幅图,图Ⅰ为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图Ⅱ是图Ⅰ中沿NM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该地区的地形为 ,在图Ⅱ中补画完整MN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2)根据岩层弯曲特征,该地的地质构造应是 ,该地质构造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地形?
(3)某地质考察队,在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并说明判断理由。
(4)依据科学发展观,如果利用当地资源对图示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请简述其开发的方向和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
27.实验原理分析(14分)
[步骤一] 如右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
(5)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添入字母完成下表
(6)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具有 的过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