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我国四种农作物的主要分布,读图完成29-30题。
29.这四种农作物分别是
A.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油菜
B.①棉花②油菜③花生④水稻
C.①小麦②油菜③花生④甘蔗
D.①甜菜②甘蔗③棉花④水稻
30.农作物④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能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洼 B.水份不足
C.土壤贫瘠 D.热量不足
目前,海南省和山东省的寿光市已经成为北京的两个重要“菜篮子”。据此回答27-28题。
27.与山东省寿光市相比较,海南省的优越条件是
A.交通便捷 B.季风气候
C.冬季气温高 D.技术条件好
28. 山东省寿光市的新鲜蔬菜运往北京的蔬菜批发市场,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有很大差异.据此回答24-26题。
24.右图所示地理景观可能位于
A.柴达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5.“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冬短无夏,四季如春”。上述语句对应的地区依次是
A. 堪滞藏高原、华南地区、云贵高原
B.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华南地区
C. 华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D.华南地区、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26.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50元图案,有关该景观所在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人口占全国的3﹪
B.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的变化?
C.应发挥大河多和河流落差大的优势,发展水电工业,建设为能源基地
D.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利用当地优势,发展旅游业
右图中甲乙两地为我国两个岛屿的部分地区。读图回答22-23题。
22.甲乙两地的共同点是
A.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夏季均盛行西南季风
C. 都属于特别行政区
D.西侧都有盐场分布
23.甲地森林树种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人工引进品种较多
C.东西降水差异大 D.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下表是我国某地10年来气候资料统计表.据此分析回答20-21题。
项目/月份 |
l |
2 |
3 |
4 |
3 |
6 |
7 |
8 |
9 |
lO |
ll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 |
O.6 |
0.3 |
0.4 |
O.8 |
1.4 /7 |
O.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J + |
13.7 |
21.2 |
26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4 |
247.3 |
166.8 |
48.9 |
26.3 |
26 |
3.5 |
20.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B.华北地压 C. 西北地区 D.南方丘陵地区
21.该地区常出现的自然灾害是①铬旱⑦夏涝 ③伏旱d弛囝涉尘暴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回答18-19题。
18.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
19.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D.三地中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
中国、俄罗斯和日本都是太平洋西岸的重要国家,下图是三国经贸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
16.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中国、日本、俄罗斯
B.俄罗斯、中国、日本
C.日本、俄罗斯、中国
D.中国、俄罗斯、日本
17.关于甲、乙、丙三个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三国人口均超过1亿
B:丙国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C.乙国北部沿海港口冬季均有较长的封冻期
D.甲国目前不少地区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尖锐
读世界两大海湾附近区域图,判断回答14-15题。
14.甲海湾沿岸盛产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油橄榄 B. 大豆 C. 可可 D. 剑麻
15.7-8月,乙海湾沿岸的①城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并可能波及全国的工业部么是
A.钢铁制造工业 B.微电子工业
C. 飞机制造业 D. 石油工业
读下列国家轮廓(或者部分)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四国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乙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C.丙国的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D.丁国位于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
13.有关丁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工业分布比较均衡
B. 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C.为所在大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D.岛国海运发达便于进口原料
11.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似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