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该地比同纬度的北极其他地区气温高约10℃,可能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北太平洋暖流 B.火山喷发 C.北大西洋暖流 D.西风带
读某学校的两份作息时间表,回答5-6题。
作息时间(2006年5月1日执行) |
作息时间表(2006年10月1日执行) |
||
起床 |
5:00 |
起床 |
5:30 |
早餐 |
6:45 |
早餐 |
7:00 |
上午 |
7:30 |
上午 |
8:00 |
午餐 |
11:45 |
午餐 |
11:45 |
下午 |
2:45
|
下午 |
1:45 |
晚餐 |
6:30
|
晚餐 |
5:45 |
晚休 |
10:00 |
晚休 |
9:30 |
3.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2.中国北极科考站升旗时,北京时间为
A.28日5时10分 B.29日5时l0分 C.29日17时10分 D.28日17时l0分
1.北极科学考察基地位于北京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45.问题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15分)
有些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的时候,对于东亚季风环流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实际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如果与前边的知识联系起来,你将会很轻松的掌握。下面我们通过有关题目探究东亚季风形成过程。
第一步:三圈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地表是均匀的,且地球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这样在北半球会形成________个大气环流圈。
(2)若只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_______还包括__________在两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就形成了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右图是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情况,请
填写出图中气压带的名称。
A__________带, C__________带,
E__________带, G__________带
(3)确定气压带的分布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近地面风的形成特点,确定风带。请在图中的B、D处画出风向。
第二步:海陆分布的影响
(4)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以及陆地上不同的地貌使得地表不均匀。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的比热差异,在地理上叫做_____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陆地面积更大的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气压中心切断成_____状分布,从而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第三步东亚季风的形成
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变化,形成了冬夏风向相反的季风,这种变化在东亚地区特别明显。读东亚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气压单位:百帕),回答:
(5)图中所示为________ (一月,七月),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6)根据气压分布情况,在甲处标出风向。
(7)从风来源的纬度和海陆性质,我们可以得出该季节甲地的气候特点
44.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1分)
材料一 珠江三角:测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并且吸引了大量从贵州、广西前来务农的民工。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示意图.
(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_________地域类型,其形成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请分析该地农业生产的那个区位因素变化导致“基塘”生产萎缩?
(3)贵州、广西的农民自愿到珠江三角洲帮人种地,原因是什么?
43.读某城市略图,回答问题。(9分)
(1)该市的形态为__________;这样的形态多出现在__________(地形);该城市的地域结
构模式属于__________
(2)该市的商业区位于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该市的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缘并有进一步沿交通线外迁的趋势,原因有哪些?
42.读某地区等高线及岩层新老关系图,回答:(9分)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处属于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什么?
(2)甲处属于__________地形,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甲地地层中不会埋藏有大量油气资源,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4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在图的右上方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若A点所在经线为东六区的中央经线,那么B点的经纬度是 __________ 。
(3)若此时为12月22日,请用斜线表示黑夜部分。
下面是针阔叶混交林在三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据此回答39-40题。
地点 |
经纬度 |
海拔高度 |
① |
22°N。116°E |
1500-2000mm |
② |
42°N.118°E |
600-1000m |
③ |
41°N.90°E |
2200-2600m |
39.①②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光照 C.坡向 D.热量
40.②③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坡向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