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示区域所属大自然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自然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所属经济地带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将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填在相应空格内。
A____________铁路,B___________铁路,D___________水库,E____________江。
(3)从图中显示的信息分析,该地区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和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分别有哪些?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所示山脉的走向是 。
(2)甲河下游经常断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图中城镇当初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该地区冬季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 。
(5)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
。
33.读我国部分地区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两地面积最大的地形是 ,该地的地带性土壤是 ,改良土壤的主要措施是 。
(2)下列关于C地说法不对的是 ( )
A.该地处于板快的消亡边界
B.该地以南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C.该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D.该地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地带
(3)D地形区是 高原,如将当地坡地变为梯田,可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
(4)E地要种植蔬菜,需要攺进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有效的改造措施是 。
(5)F地形是 盆地,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原因是 。
31.读沿某条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①是 山脉,②是 高原,③是 山脉。
(2)④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其内部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河。
(3)⑤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其边缘有很多可以种庄稼的地区,人们叫它 。
(4)图中各山脉中作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剖面线自北向南经过了 等省级行政区。
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回答29-30题。
29.三峡工程不同目标因素对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要求不同,正常蓄水位越高越有利于( )
①防洪与供水 ②发电与航运 ③移民与投资 ④泥沙处理与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
A.温室效应 B.氮氧化物的排放
C.白色污染 D.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是全球性环境灾害,已影响到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风蚀、水蚀、冻融、盐碱化等荒漠化类型分布广泛。回答27-28题。
27.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
A.江南丘陵---红漠化 B.黄土高原---盐碱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28.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
①石灰岩发育广,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回答25-26题。
25.“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
A.a B.b C.c D.d
26.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不恰当的是 (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所谓“泛珠三角”,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省区,再加上香港、澳门,形成超级经济圈。回答22-24题。
22.“泛珠三角”中被北回归线穿过且属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省份是 ( )
A.广东、福建 B.广西、海南 C.湖南、云南 D.广东、广西
23.离北回归线最近且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 )
A.珠海 B.南宁 C.广州 D.汕头
24.下列关于“泛珠三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跨三大经济带 B.位于板块交界处
C.跨南方、北方地区 D.珠江连接“泛珠三角”所有省、市、区
耕地尤其是灌溉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回答20-21题。
20.我国人均拥有灌溉耕地面积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 ( )
A.东部地区耕地多,水资源丰富
B.东部地区人口多,水资源不足
C.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D.西部地区灌溉耕地和地下水丰富
21.下列关于东、中、西部地区灌溉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药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
B.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
C.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差异很小
D.东部地区灌溉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