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草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19-20题。
17.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6.随着经济的发展,甲地城镇化进程加快。甲地区位优势有 ( )
A.位于山地缓坡,交通运输较便利 B.交通运输较便利,农业较为发达
C.处于山地背风坡,农业较为发达 D.交通运输较便利,处于山地背风坡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17-18题。
15.如果图示地区在我国东部,则该地区( )
A.可能位于江南丘陵,生态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
B.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生态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
C.可能位于江南丘陵,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土壤有机质比重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14.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西北坡较陡,东南坡较缓 ②地势起伏大,属山地
③山地走向为东北--西南向 ④最大高度差可达300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林农结合的生产模式,是因为人工建立了立体的生态空间结构,所以会有较佳的生态效益。其中防风林网所提供的生态效益有 ( )
①防风固沙 ②提高地力 ③改善局部小气候 ④用作造纸工业的原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下图,完成14-16题。
12.甲地区传统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的两年三熟制为主,近年当地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以及防治土地沙漠化,积极试验各种林农结合的生态农业。下表即为部分试验的效益成果。
编号 |
结构模式 |
投入产出比 |
产值(元/亩) |
① |
林网--粮食--蘑菇 |
1:2.44 |
1032.70 |
② |
林网--粮食--蔬菜 |
1:2.67 |
1170.00 |
③ |
林网--枣--粮--草莓 |
1:2.70 |
1819.10 |
④ |
林网--桃-粮食--蘑菇 |
1:2.71 |
1809.40 |
⑤ |
林网--苹果--粮食--蘑菇 |
1:2.69 |
1865.00 |
其中,哪一种林农生态模式的每亩净收益最高 ( )
A.② B.③ C.④ D.⑤
11.关于图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主要是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地植被,造成沙丘活化
B.乙地区主要是水土流失
C.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渍化严重
D.丁地区常常可以见到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9.上述事物在东部地区不占优势的原因是 ( )
A.季风气候易引起洪涝灾害 B.人口、人才外流严重
C.东部的面积比重低 D.没有绵长的国界线
|
A.将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转向中西部
B.将部分高能耗、高物耗、大运输量的企业转向中西部
C.东部提供技术、设备,让中西部农业牧业产品就地加工
D.把东部高科技产业集中到中西部,再造中国大“硅谷”
读下图,完成11-13题。
8.东部地区不占优势的事物是 ( )
A.土地质量 B.劳动力数量 C.铁路总长度 D.科技投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