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3-5题。
3.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 )
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高山灌丛草甸 D.常绿松林
4.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从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5.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 )
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③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
④河谷地形,地形闭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2.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 D.受台风登陆影响
33.图11为“北美洲气候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为:(4分)。
B: ,C: ,D: ,E: 。
(2)北美洲的 、 气候是亚洲所没有的,而亚洲的 、 气候是北美洲所没有的。(4分)
(3)A气候的成因为 。(5分)
(4)F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为: 。(2分)
32.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写出甲图中B、C两地形区的名称。(2分)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6分)
(3)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的原因。(10分)
(4)简述治理上述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该采取的措施。(8分)
31.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2分)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7分)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下图是6月22日三个地点用2米长的杆在当时时间10:00~14:00测得的杆影长度,图中2米和4米是指圈的半径。回答28-30题。
28.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29.若乙图杆影最短出现在北京时间24时,此时该地 ( )
A.处于一年中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
B.处于一年中降水较少、草木枯黄的季节
C.处于一年中气温较低、降水较多的季节
D.处于一年中降水较多、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
30.若丙地昼长为14时40分,那么该地日落时间为 ( )
A.4时40分 B.19时20分 C.18时 D.6时
|
下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读图回答24-27题。
24.图中A处的值可能是 ( )
A.230W/m2 B.180W/m2
C.110W/m2 D.90W/m2
25.图中A海区比同纬度海区水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热 B.洋流
C.陆地 D.大气
26.经过图中呈负值海区沿岸的洋流名称是 ( )
A.加那利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加利福利亚寒流 D.北赤道暖流
27.B岛地热丰富,主要原因是 ( )
A.处于消亡边界 B.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边界
C.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界 D.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右图为“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年均增长比例(1990年至2000年)示意图”,其中甲为可再生能源,乙为不可再生能源,甲能源发电量最多的国家为德国、丹麦和美国。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甲、乙两种能源分别代表 ( )
A.水能、潮汐能 B.地热、沼气
C.风能、煤炭 D.水能、煤炭
23.我国下列地区中,甲能源最为丰富的是 ( )
A.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河下游 D.长江三峡
读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9-21题。
19.图中众多较大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
A.由东向西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向东 D.由西北向东南
20.图中,西部海湾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波浪侵蚀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断裂下陷作用
21.图中10°经线西侧的气候类型是 ( )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苔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完成17-18题。
地点 |
经、纬度 |
海拔高度 |
① |
22°N,116°E |
1500~2000m |
② |
42°N,118°E |
600~1000m |
③ |
41°N,90°E |
2200~2600m |
17.①②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18.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坡向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