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跨南北半球,乙地跨东西半球 B.两地都位于南太平洋
C.两地所在海域的水温差异较大 D.两地的自然景观较为相似
4.①②③④地的海水温度的排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2.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
A.a B.b C.e D.d
30.(11分)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试分析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界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试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29.如图是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 工程的主体; 是 ,c地位于 流域。
(2)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原因是 。此输水线路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 河段。
(3)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度分析实现该线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
(4)有专家指出,该工程很可能造成沿途有些地区出现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试以东线为例,说明此工程可能在什么地形区产生次生盐碱化问题。并说明理由。
27.(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②是我国的两个经济特区,其中①是 ,②是 。
(2)据图中信息,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 , 判断根据是 。
(3)夏至日(6月22日)这一天,海南岛正午人在阳光下影子朝 方,海口(约20°N)与北京(约40°N)相比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
(4)关于海南岛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 ②较丰富的矿产和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
③全国最为丰富的光照和热量资源 ④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
⑤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5)海南省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管辖面积占全国海洋国土的2/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个沿海国家拥有 海里领海权,并向外延伸至 海里,作为该国专属经济区。
26.(9分)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0.7℃。
材料二:日前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所有勘探、报告等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000米以内的浅钻调查工作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区100亿吨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据悉,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有望“变身”为全国石油基地1
材料三: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影响示意图
(1)青藏高原的温度变化使高原上的冰川 ,对高原上河流影响是近期补给量 ,远期补给量 。
(2)青藏高原隆起对西风气流产生影响,使东亚季风势力 (增强或减弱),从而导致高原以东地区降水量 (增多或减少)。
(3)青藏高原隆起后对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其原因是
。
(4)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其原因除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外,还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试列举3种)
。
(5)从石油储存的角度看,羌塘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除石油外,青藏高原重要的能源还有 、 等可再生资源。
2003年1月6日举世瞩目的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通道工程通过验收,火车于7月“乘坐”渡轮从雷州半岛南端穿越琼州海峡开进海南岛。这标志着海南将结束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据此回答23-25题:
23.海南位于热带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下列四幅图中符合海南岛资源分布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4.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水果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制约水果外运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果质量差,品种单一 B.保鲜技术不高,不宜短距离运输
C.交通运输不便,受成本的时间限制 D.含有大量农药,不是绿色食品
25.“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四季春常在的原因是 ( )
A.纬度低,地势较高 B.纬度低,深受陆地影响
C.纬度低,深受海洋影响 D.纬度低,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19-22题:
19.S铁路的名称是 ( )
A.贵昆铁路 B.南昆铁路 C.浙赣铁路 D.陇海铁路
|
A.铁矿 B.石油 C.铜矿 D.煤矿
21.M处发育一种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该景观可能是由 ( )
A.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 B.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C.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 D.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22.M地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P、R、T、Q四市到该地游览的人数中最多的是 ( )
A.P市 B.R市 C.T市 D.Q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