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0985  180993  180999  181003  181009  181011  181015  181021  181023  181029  181035  181039  181041  181045  181051  181053  181059  181063  181065  181069  181071  181075  181077  181079  181080  181081  181083  181084  181085  181087  181089  181093  181095  181099  181101  181105  181111  181113  181119  181123  181125  181129  181135  181141  181143  181149  181153  181155  181161  181165  181171  181179  447090 

36.(10分)图21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2分)。

  (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包括有     (2分)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     C.宗教     D.人口总量

  (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2分)

  (4)以上现象揭示了,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广是否合理的标准(4分)。

试题详情

35.(8分)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专题的研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我国近二千年来人口总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的数据,请你根据已学知识,探究和解读其中的时空规律及成因。

   材料一:表3是我国近二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

年份
人口(万)
年份
人口(万)
2
6500
1110
12000
25
4000
1275
7000
180
7000
1350
 
10000
220
2500
1370
8000
510
5200
1570
15000
608
6000
1645
8000
620
3500
1852
44000
750
9000
1911
42000
760
7000
1949
55000
980
6000
2005
133783

表3  我国近二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

材料二:表4是我国近二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

年份
2
140
742
1102
1491
1820
1933
1990
2000
百分数/%
81
59
60
41
40
33
38
43
43

表4  我国近二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

  (1)新中国以前,我国人口总量呈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引起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1分)。

   A.自然灾害  B.气候冷暖变化  C社会经济   D.瘟疫流行  E.人口政策

  (3)近二千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发生了____次明显的突变减少过程。公元760年前后,我国人口和经济中心发生了向南方的__________地区的历史性转移(2分)

(4)公元760年以前,我国近六成多的人口集中在北方地区。试根据中学已有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3分)。

以下36题、37题为选做题。只能选做一题。

试题详情

34.(17分)玉米也疯狂。以美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包括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

乙醇)拉动了世界玉米的价格飙升,也带动了饲料成本上升后中国猪肉价格的暴涨和持

续高位运行。

   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来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我国农业部预测,预

计本年度中国饲料玉米需求将达到1.05亿吨。美国农业部预测,本年度美国玉米的期末库存为4255万吨,算上期初库存2901万吨,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5亿吨。

材料二:图18、19是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指示玉米带)。

材料三:图20是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玉米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3分)。

  (2)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大于美国,但总产量差异较大。影响中美两国玉米生产差异的区位因素有_________(2分)。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水源条件   D.机械化水平

     E.市场条件  F.生产方式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6分)。

  (4)在玉米深加工政策上,中美两国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2006年国家发改委    《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在玉米深加工发展上不能复制美国模式。试指出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国情制约因素(6分)。

试题详情

33.(18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刑场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先富起来的区域,它们被称为是中国经济的三个增长极。近年来,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地区、以沈阳为核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成渝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和以广西沿海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谁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一直蚕在争议。

   材料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发,并将其建设成为“重要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区”。

   材料二:北部湾地区在世界区位和经济发展规划示意图。

   材料三:表2是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发展指标

项目
指标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1
总人口(万人)
1230
1400
1900
2
城镇比率(%)
39.23
45
60
3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0.5
0.8
4
4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煤)
1
0.9
0.66
5
万元工业增长加值用水量(吨)
300
200
120
6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万吨)
22.7
20.5
20.5
7
森林覆盖率(%)
45.1
50
60

表2  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发展指标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北部湾经济区地跨我国的          经济发展地带;是我国    地区唯一的出海口;是促进我国与亚洲的     地区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4分)。

(2)北部湾经济区将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第四极”,试指出北部湾经济区较其它三个经济区在经济发展上具有的明显区位优势条件(4分)。

(3)现代化大型钢铁、石化和造纸工业是北部湾经济区在工业规划中未来主要发展的重要部门。试分析本地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造纸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4)据表2,指出北部湾经济区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策略(4分)。

试题详情

32.(14分)由于资源和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

分析下面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4万平方千米,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材料二:图15是加利福尼亚州水系及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

(1)读图15,从水系特征分析加利福尼亚州东中西三部分地形格局;从调水工程分析中部地势特征(4分)。

(2)影响加利福尼亚州河流与水形成的自然因子有     (2分)。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E.板块碰撞       F.板块张裂

(3)试分析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空间差异的状况及原因(4分)。

(4)试分析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4分)。

试题详情

31.(13分)在不同发展阶段,自然地理条件(格局)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也不相同。

   材料一:图13是我国不同时期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产值贡献率示意图。

   材料二:图14是自然地理条件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大小明显存在          空间的差异现象。请分别叙述引起其差异现象的农业区位原因(6分)。

(2)我国不同时段自然地理条件变化引起了农业产值的变化。在空间差异上,自然条件变化引起农业产值增长最明显的地区是     ;在时间上,从1979-2002年我国自然条件中,     区位因素引起了农业产值的波动变化(2分。)

(3)2002年,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西南、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外)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值基本相同。这是由于     区位因素变化的缘故(2分)。

    A.全球边暖       B.市场条件       C.科技水平       D.交通条件

    E.农业政策

(4)图14中M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对第二产业贡献率最大的地区,请分析其主要区位优势(3分)。

试题详情

2.第36题和第37题是选做题,两者只能选其一,多做两者均不得分。

试题详情

20080508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全部是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指定的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能写在试卷是行,否则答案无效。

试题详情

30.影响图12空间分布的关键性因素是                                 (   )

    A.震级的大小     B.人口密度       C.城市化水平     D.地壳的厚薄

   

试题详情

29.下列关于北京在举办“奥运会”期间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日出一天天早                   B.日落一天天早

    C.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升高            D.正午的楼房日影逐日变长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