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1022  181030  181036  181040  181046  181048  181052  181058  181060  181066  181072  181076  181078  181082  181088  181090  181096  181100  181102  181106  181108  181112  181114  181116  181117  181118  181120  181121  181122  181124  181126  181130  181132  181136  181138  181142  181148  181150  181156  181160  181162  181166  181172  181178  181180  181186  181190  181192  181198  181202  181208  181216  447090 

1.一些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生产企业迁往发展国家,其根本原因是            ( )

    A.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原料            B.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C.该行业污染较为严重,转嫁污染     D.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试题详情

40.(60分)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9-1975年中国城市化情况表(单位:万人)

年份
年底全国总人口
城镇人口
比重
乡村人口
比重
1949
54167
5765
10.60%
48402
89.40%
1952
57482
7163
12.46%
50319
87.54%
1957
64653
9949
15.39%
54704
84.61%
1960
67207
13073
19.45%
54134
80.55%
1962
67538
11659
17.33%
55879
82.67%
1965
72538
10170
14.00%
62368
86.00%
1970
82542
10075
12.20%
72467
87.80%
1975
91970
11171
12.20%
80799
87.80%

--张秉忱《中国城市化道路求索》

材料二:1978-1998年,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68个,城市人口从1.7亿人上升到3.7亿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也从17.92%上升为30.4%。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70年至198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平均增长率仅为3%,大大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6%;但是,从1980年至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4.2%,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汪利娜《中国城市化进程及战略选择》

  (1)依据材料一归纳1949-1960年、1962-1975年我国城镇和乡村人口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据此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0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

材料三:某地聚落的发展演化过程示意图

材料四:1920年-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图中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并简述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形成原因。(10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概括城市化的主要标志:(10分)

                            

                            

                             

                            

材料五:推进城市化不仅是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途径,也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系列其他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据测算,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可以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大量农民变为城市人口,更多的土地可以恢复自然状态,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结合材料五,简要分析推进城市化建设的经济意义。(10分)

材料六:过去,受“现代化即城市化”观念影响,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耕地被征用成为城市建设用地或工业用地。这种做法直接造成土地资源稀缺,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以“生态立市”作为城市建设目标,追求城市和谐发展,已成为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抉择,有的地方开始关闭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工业项目。

  (6)请说明材料六中城市发展观演变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10分)

试题详情

37.(19分)读以下两区域略图,填写表格。

 
甲地区
乙地区
气候干旱的原因
 
 
河流主要补给源
M河:
N河:
棉花分布规律
 
 
灌溉水源
 
 
共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试题详情

36.(17分)读“长江流域局部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是         铁路,B是     铁路。(2分)

  (2)图示地区为我国著名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区,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有:(4分)

                          

                          

                        

                          

  (3)多年来,①湖面积不断缩小,其原因有                。简要分析①湖面积减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4分)

  (4)分布在②湖附近的名山是       ,与黄山相比,该山的旅游环境承载量较      ,其原因是            

                           。(5分)(5)简述在不同季节,①、②两湖与长江之间的水源互补关系。(2分)

试题详情

11.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政治          B.交通          C.宗教          D.资源

第Ⅱ卷(综合题共160分)

20080512
 
注意事项:

有5小题,共160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试题详情

10.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080512
 
    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

    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

    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试题详情

9.与上述农业生产模式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农业区域分布在以下四图中的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国略图,回答10-11题。

试题详情

8.下列有关该农业生产模式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往往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相联系

    B.农田与鱼塘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C.发展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性生产

    D.每年需进行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

试题详情

7.该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   )

    ①生态农业        ②绿洲农业        ③绿色农业        ④持续农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6.城市N的石油化学工业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该城市石油化学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

    C.消费市场广阔                   D.交通运输便利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据此回答7-9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