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40.(33分)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召开。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一万多个岛屿组成,全国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占总面积的50%(下图)。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印度尼西亚已“丧失”了20多座岛屿,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印度尼西亚将“丧失”更多的岛屿。
(1)说出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3分)
(2)分析印度尼西亚“丧失”岛屿的原因。(7分)
材料二 生态环境与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河西走廊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例证。
汉唐时期河西走廊示意图
(3)依据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9分)
材料三 气候变化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由于发达国家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极少,却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为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率先减排,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候排放的增长速度,以共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4)结合材料说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及做法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理。(10分)
(5)面对气候变化,从长远看,各国都希望保护环境,从而使自己免受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但从近期看,许多国家又都不愿意先采取气候变化减缓行动。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36.(36分)2007年,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正式通车。该隧道北起西安市,南至柞水县,它的开通使秦岭天堑变通途。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东部地区河流的流向。(4分)
(2)甲地属于 (地形区),填表比较其与秦岭地形特征的主要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10分)
|
地形特征 |
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
甲地形区 |
|
|
秦岭 |
|
|
(3)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比较,西安的冬季气温偏低,试分析其成因。(8分)
(4)华山是我国的道教名山,以“险峻”著称。如果你朋友去华山旅游,请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8分)
(5)说明修建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重要经济意义。(6分)
11.丙功能区的特点是 ( )
A.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B.垂直方向存在明显的分异
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小 D.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农耕文明时期的改革,影响推动着古代社会的发展。完成12、13题。
|
澳大利亚的平均海拔约350米。人口约2000万(2007年),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读“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带示意图”(下图),完成6-9题。
6.Ⅰ地带面积广阔的自然原因是 ( )
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②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③全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辽阔 ④沿海有暖流流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与IV地带比较,II地带发展畜牧业的最大优势是 ( )
A.草场资源丰富 B.科技水平高 C.土地租金低 D.靠近市场
8.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带是反映农业活动类型的文化区。文化区的空间特点是 ( )
A.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其范围有必然联系
B.文化区可以有明确的边界
C.文化区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D.文化区之间不能重叠
9.澳大利亚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的根本原因是 ( )
A.开发历史晚 B.气候干燥 C.交通不便 D.经济落后
读“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10、11题。
|
A.工厂、住宅、办公楼、商店 B.工厂、住宅、商店、办公楼
C.工厂、商店、办公楼、住宅 D.工厂、办公楼、住宅、商店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下图),完成3-5题。
3.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4.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
A.交通不便 B.自然资源少 C.耕地资源少 D.人口众多
5.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 )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2.点燃火炬的时间选择在雅典当地时间12点左右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高 B.天气晴朗 C.太阳高度角大 D.风力小
雅典当地时间(东二区)2008年3月24日11时44分24秒,阳光点燃了女祭司手中的火炬。据此完成1、2题。
1.阳光点燃女祭司手中的火炬时,北京时间为 ( )
A.23日5时44分24秒 B.23日17时44分24秒
C.24日5时44分24秒 D.24日17时44分24秒
40.(60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太原周围及沈阳一带。古人对“天府”的评价标准是气候环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灾害少,旱涝保收;少发战争,经济持续稳定,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条件。
材料二 2008年第1期《中国国家地理》提出“新天府”这一名词。“新天府”的评价标准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感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评价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新旧“天府”各自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什么?(4分)
(2)图中A处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 。(2分)图示区域被列为“新天府”的首选地区,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6分)
(3)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个“新天府”的侯选地之列,故与“新天府”无缘。从人口、城市分布、经济规模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四 《明会要》卷五十载: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
(《四川道志》)
四川省的总人口在1958-1961年间连续4年负增长,净减人口达6218349人,相当于该省1960年人口的93.94%。而从1950年到1957年,四川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68万人。
(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4)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初和1958-1961年,是四川人口急剧减少的两个时期,这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8分)
(5)抗战初期,川军英勇作战,配合友军取得了正面战场上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请写出此次战役的名称和最高指挥官的姓名。(6分)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南地区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哪些成就?(6分)
材料五 《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圈点新天府”活动,是一次旗帜鲜明的生态选美,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相处,呼吁发展的适度与可持续,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7)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依据。(8分)
(8)工业反哺农业是促进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哪些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1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