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年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
2007至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当中山站的各项工作步入平稳轨道后,中国第
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综合队将乘坐“雪龙”号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读下图,
29.(11分)读《长江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其水量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2分)
(2)长并最容易出现水患的河段是哪段?(1分)试分析该河段最容易发生水患的主要原因及防御措施。(4分)
(3)简述长江支流赣江的水文特征。(4分)
28.(9分)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表》,完成下列要求。
纬线 |
23°26′S |
66°34′N |
90°N |
正午太阳高度 |
43°08′ |
46°52′ |
13°26′ |
(1)该日太阳直射纬线的度数为 。(1分)
(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出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3分)
(3)若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13时13分,则乙地(20°S,130°W)的昼长为 。(1分)
(4)说明该季节下列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完成下表中的内容。(4分)
地区 |
亚欧大陆东岸40°N~50°N地区 |
亚欧大陆西岸40°N~50°N地区 |
气候特征 |
|
|
主要成因 |
|
|
27.(14分)读下面的等压线图,回答后面的问题。(单位:hpa)
(1)图示天气系统符合下列图形中的 (1分)
(2)若该天气系统向西北方向移动,推进速度为15千米/小时,简要说明未来48小时内城市①的风力及气压变化趋势。(不考虑地形因素)(2分)
(3)图中②城市为 ,(1分)其主要工业部门为 、 (2分)
美国工业向该地集聚是由于 (4分)
(4)③为美国著名的 (1分)卫星发射中心说明其选择的区位条件。(3分)
26.(16分)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哪些?(3分)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2分)
(3)为减轻旱灾,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4)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季节及其原因。(6分)
(5)说明东部地区损失严重的原因。(2分)
读下列图、文资源,回答24-25题。
材料一: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特别是2005年12月份以来,我国遭到持续冷空气的袭击。在威海和烟台,短短20多天下了三场强降雪,出现了50年来罕见的雪情。
材料二: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24.下列关于烟台、威海两地,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受来自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B.纬度较高,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C.西北风经过温暖的渤海面水汽含量增多所致
D.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气温异常偏低
25.大棚中产生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第Ⅱ卷(综合题,共4大题,共50分)
读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一年中河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 )
23.当河水位于最低水位时,该河流的河口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
A.水土流失 B.滑坡 C.咸湖 D.凌汛
21.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 )
A.中亚内陆地区 B.西亚沙漠地区
C.东亚季风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读图,回答17-20题。
17.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盐碱化 D.沙尘暴
19.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主要是因为地形区 ( )
A.地势较高 B.纬度较高 C.植被较少 D.云量较少
20.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 ( )
A.均向北 B.均向南 C.M向北、N向南 D.M向南、N向北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地区最可能是 ( )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淮海平原
16.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C.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
D.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