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1647  181655  181661  181665  181671  181673  181677  181683  181685  181691  181697  181701  181703  181707  181713  181715  181721  181725  181727  181731  181733  181737  181739  181741  181742  181743  181745  181746  181747  181749  181751  181755  181757  181761  181763  181767  181773  181775  181781  181785  181787  181791  181797  181803  181805  181811  181815  181817  181823  181827  181833  181841  447090 

18.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               B.②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试题详情

17.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图中各岛昼长时间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8题。

试题详情

下图表示某大陆的局部地区,读后回答15-16小题。

15.a区域的主要陆地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6.b处气候类型的成因主要是

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              ②沿海有暖流经过

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              ④终年受上升气流影响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试题详情

下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读后回答12-14题。

12.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差异主要是

A.耕地资源的质量高低            B.水源数量的丰歉

C.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D.热量条件的好坏

13.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下列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

B.乙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外商投资推动工业化,进而带动城市化

C.甲地目前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

D.乙地第三产业比重已远大于第二产业

14.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客观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甲、乙两地区均为我国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地区,为此国家实施了许多重大工程来调配资源。下列资源调配与甲、乙两地区都有关的是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晋煤南运

试题详情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局部地区,读后回答10-11题。

10.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台风     ②干旱      ③凌汛      ④地震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河流水与地下水是互相补给的关系  

B.图中古冲积扇分布区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C.塑造该区地貌形态主要是冰川作用

D.夏季由于受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试题详情

下图为“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回答8-9题。

8.影响图中甲地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9.造成甲地区周围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不包括

A.土壤疏松                     B.降水集中

C.大水漫灌                     D.开采矿藏

试题详情

读下图,回答6-7题。

6.影响a附近农业带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河流           C.地形           D.土壤

7.关于图中a、b两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1月        B.两条河流的航运开发潜力都较大

C.b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1月         D.两条河流流域内农业的商品率都较高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江南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列1-3题。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东南流向西北

C.自东北流向西南                 D.自西南流向东北

2.图中断崖E的相对高度最高可能为

A.59米                 B.99米           C.249米          D.259米

3.图中几处土地利用方式,最不可取的是

A.甲处修梯田种水稻               B.乙处种植茶树

C.丙处植树种草                 D.丁处发展水田农业

下图为“中国东部雨带北移过程示意图”,读后回答4-5题。

4.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停留在江苏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5.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试题详情

30.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共12分)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        ,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             和中国。(3分)

  (2)根据资料一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2分)

     A.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

     B.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

     C.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法国

     E.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

  (3)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1分)

     A.福建          B.黑龙江     C.四川      D.甘肃

  (4)资料三图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哪个地区?简要说明理由。(4分)

  (5)荷兰(见资料三)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试题详情

29.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共8分)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下表。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辐射雾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④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2/s)
④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     雾。(1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     雾。(1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是指      雾。(1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5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