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1651  181659  181665  181669  181675  181677  181681  181687  181689  181695  181701  181705  181707  181711  181717  181719  181725  181729  181731  181735  181737  181741  181743  181745  181746  181747  181749  181750  181751  181753  181755  181759  181761  181765  181767  181771  181777  181779  181785  181789  181791  181795  181801  181807  181809  181815  181819  181821  181827  181831  181837  181845  447090 

36.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8分)

材料:阶段II成果:

①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

②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为我国的      地区。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

比较要素
该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
 
水稻土
工业特征
重工业为主
 
农业发展最有
利的自然条件
 
水热充足

  (3)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试题详情

35.下图展示了某一假想区域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A工业区的主导工业部门是       工业,从图中可看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2)B为一港口,则其近年工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3)工业由A区向D区扩展,D区可能借助A区的电力工业发展        (工业部门)。

  (4)若将该区视为美国,则A区可能是       工业区;若是德国,则A区可能是         工业区。

试题详情

34.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美国“硅谷”在1950年还是布满果园和温室的农业区,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5万家公司的高科技工业区和250多万人的现代化城市。至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等州和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材料二:“硅谷”相关资料示意图。

  (1)说出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及其对当地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据图文资料说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硅谷”发生的变化。

  (3)据图文资料,简述“硅谷”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并分析该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

试题详情

33.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0分)

   表:该市不同工业行业产值构成

产业
产值(万元)
化学
60
钢铁
90
电子
135
服装
30
其他
45
合计
360

  (1)若图例①②③分别代表重污染工业、轻度污染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则①为    工业。若图例①②③分别代表钢铁厂、污水处理厂和服装厂,则代表服装厂的图例为    (填代码)。

  (2)根据表中数据完成该市的工业行业产值扇状统计图。

  (3)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AD间地租水平变化曲线的是      

  (4)A、B、C中,最有必要建卫生防护带的地方是        ,利用现有河道作为卫生防护带的是        。D处为        (填“高级”或“低级”)住宅区,理由是                     

试题详情

32.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甲城历史悠久,乙是传统港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甲城早期发展的有利条件

  (2)制约乙港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可能是             ;丙为新建成的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发展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

  (3)A和B是连接甲-丁的公路选线方案。你认为哪条线路较合理?        

             ,为什么?

  (4)简要分析炼铝厂选址的有利条件。

试题详情

31.读“台湾省系列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据图中信息,简要说明台湾人口分布特征。

  (2)图⑤中d曲线高峰值的形成因素是       。用直线将图⑤中a、b、c、d曲线与其代表的含义连接起来。

     a            人口机械增长率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总数

  (3)2000年台湾人中口应处于人口增长的        阶段。此阶段,台湾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4)由图示信息可判断,台湾能够向大陆大量供应的农产品有           等。

试题详情

    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信息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GIS       B.乙是GIS

    C.丙是RS        D.甲是GPS

30.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

    B.GP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C.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D.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试题详情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口

    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

28.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下列两幅图是2006年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完成24-26题。

24.经济地带A、B、C与产业结构①、②、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A-③         B.A-①         C.B-③         D.C-②

25.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带和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带分别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②

26.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突出表现在                                    (   )

    A.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速度

    C.气候条件和人口数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试题详情

    读下图,完成22-23题。

22.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23.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