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信息,完成18-19题。
18.若甲、乙两城市分别使用东八区和西八区区时,在一个太阳日内,两城市同属一日期的时间为 ( )
A.6小时 B.8小时 C.16小时 D.18小时
19.甲城和乙城所在地区气候类型相同,而且该气候在当地分布面积均较小,其原因主要是( )
A.两地大气环流均较弱
B.两地均受寒流影响
C.两地均是高原为主的地形
D.甲处因海陆分布影响,乙处因地形影响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数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下图为两条人口性别比例曲线。读图回答16-17题。
16.曲线②代表的性别比例出现的地区是 (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D.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17.曲线①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
①人口老龄化 ②男女比例失调
③婚姻困难等社会问题 ④劳动力缺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读我国某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为CO2浓度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14.下列地区,岩石类型与该地区相同的是 (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15.限制该地区交通建设的原因之一是 ( )
A.降水较多,施工困难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施工困难
C.生态脆弱,破坏后难于恢复
D.岩石疏松,施工取材困难
读图回答10-12题。
10.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 )
A.组团式 B.集中式 C.条带式 D.放射状
11.根据上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厂适合选择在 (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12.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 )
A.钢铁厂 B.印染厂 C.自来水厂 D.造纸厂
RS、GPS和GIS被统称为3S技术,现已在地理学研究领域和国土整治中得到广泛运用。据此回答8-9题。
8.一支地理考察队所用手持式全球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可能 ( )
A.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 B.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
C.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D.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
9.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 )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读“我国某城市三口之家2007年各月用电量比较图”,回答6-7题
6.该三口之家最可能位于 ( )
A.浙江宁波 B.黑龙江缓芬河 C.新疆阿拉山口 D.西藏樟木
7.城市居民用电量普遍较大,对城市环境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 )
A.热岛效应 B.雨岛效应 C.阳伞效应 D.绿洲效应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3-5题。
3.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4.图中湖泊对河流的影响是,使河流 ( )
A.径流更稳定 B.径流量更大 C.含沙量增加 D.流速加快
5.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可能的观赏位置分别是 ( )
A.甲、乙 B.丙、丁 C.乙、甲 D.乙、丁
晨昏线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于H点,读H点纬度的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H点纬度变化与下列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H点从①到②时,北京的昼长逐日变长
B.H点从③到④时,北京的昼长逐日变长
C.H点从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H点位于①③时,全球昼夜平分
2.当H点位于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B.晨昏线与地轴的线面角达到最大值
C.长江入海口的盐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从大西洋驶入地中海的货轮顺风顺水
40.(33分)环黄海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沿黄海地区。我国借鉴日、韩发展的经验,加强与它们的合作,努力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利用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决定充分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以出口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20世纪70年代,韩国把产业重心转向资奉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对机械、汽车、电子等10大战略产业实行重点投资。20世纪80年代以后,韩国加速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
(1)依据材料,概括韩国经济发展可给中国提供的经验。(10分)
材料二:下图为环黄海经济圈示意图
(2)简述中、日、韩三方合作的区位优势,说明山东半岛应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区域经济。(11分)
材料三:在参与“环黄海经济圈”的合作中,某地在借鉴日、韩度国内优秀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以厦核心优势,采取了务实创新的策略,加快了经济发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该地区形成新优势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2分)
39.(25分)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传统农业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到收获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条件,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它的实现以个体家庭经营为基础。这一技术传统的基础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奠定。
(1)根据材料,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史实说明我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形成的条件。(8分)
随着现代科技向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农业自身的发展,新的农业形式相继涌现。都市农业是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的前沿,具有样板、辐射功能。
材料二:下图为北京某农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2)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依据信息对应说明其在上图中的具体表现。(9分)
(3)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下面案例中王某家庭收人增加的原因。(8分)
案例 |
分析 |
京郊农民王某承包了本村农民转包的100亩土地种植稻谷。家庭纯收入突破16万元。 |
|
王某在购买农业机械和种子时,获得国家补贴,此两项共节约成本6000余元。 |
|
由于国家扩大了粮食储备,并采取措施防止过度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使得王某生产的稻谷顺利销售出去。 |
|
王某的妻子和儿子分别在本村的旅游公司和建筑公司上班。年收入计8万元左右。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