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中俄两国于2008年10月14日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 黑瞎子岛西侧靠近中国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读下图回答9-11题。
7.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6.图中箭头所示区域自然带分布主要表现为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5.图中P点附近的宗教圣地属于
A.佛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4.有关该地所在国的经济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占绝对优势
B.世界最先进的电子工业中心就在该地
C.稻米大量出口
D.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人均粮食产量高
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5-6题。
3.该地可能位于
A.新西兰 B.澳大利亚 C.中国 D.美国
2.如果b地在北半球,则在③日期前后
A.北京地区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B.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C.黄河和叶尼塞河同时出现凌汛 D.此日过后大连的昼小于夜
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经度120°大陆上某地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据此回答3-4题。
1.在a纬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一年中四季分明
B.经常可以看到极光
C.每天夜晚均能用北极星确定方位
D.终年高温多雨
39.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段在深圳正式开工,意味着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大大加速。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土库曼斯坦。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分国外、国内两部分,其中国外(中亚)部分起于土乌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止于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国内部分管道线路系统包括1条主干线、8条支干线,线路总长度17000多公里。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上海、湖南、江苏、山东14个省(区、直辖市)。
材料二 “中亚地区示意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示意图”
(1)试简要说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6分)
(2)数码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中,代表土库曼斯坦的是 ,试说明该国与乙图中的A地形区在自然环境特征(含资源)及种植业方面的相似性。(14分)
材料三 沈括记载:“ 延(今延安县一带)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3)沈括的代表性著作是什么?(2分)材料中“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有何积极意义?(2分)
材料四 旧中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石油消费基本依靠进口。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石油工业,我国石油工业得到发展。一五计划期间,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7.1%,1957年达146万吨。二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几个大盆地进行区域勘探,1960年原油产量增至520万吨。1960年大庆油田投入开发,1964年又相继发现山东胜利油田和天津大港油田。196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1131.5万吨,原油和原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的历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1949年到1965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存在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8分)
材料五:
(5)从图1到图2,交通工具的动力发生了什么变化?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4分)
材料六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循环经济法(草案)》,国务院加快水电油气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出台了优惠税收政策,鼓励节能减排。
(6)分别从价格和税收两个方面,各举出有利于节约能源的一个事例,并说明体现的经济学道理。(8分)
|
具体事例 |
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
价格杠杆 |
|
|
税收杠杆 |
|
|
材料七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能耗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
(7)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12分)
36.读下图和表格数据,回答问题。(36分)
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表
|
12-2月 |
3-5月 |
6-8月 |
9-11月 |
|
①地 |
平均气温(℃) |
3.6 |
12.0 |
24.3 |
16.2 |
降水量(mm) |
793.1 |
435 |
558.3 |
541.6 |
|
②地 |
平均气温(℃) |
7.1 |
14.2 |
24.6 |
18.5 |
降水量(mm) |
241.6 |
672.3 |
868.4 |
544.7 |
(1)一艘巨型油轮于2009年2月25日当地正午由科威特的艾哈迈迪港(29.20N,480E)出发,到达图中港口③时为当地区时2009年3月4日19时48分。该油轮在航行途中花了多少时间?沿途经过的主要海峡有哪些?指出沿途季风和主要洋流对油轮航行的影响。(10分)
(2)根据图表材料,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①、②两城市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在冬季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2分)
(3)根据图表资料,简要评价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措施是什么?(14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