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图2所示为以N、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3-4题。
39.(60分)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须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4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4分)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2分)综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4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资源问题的重要性有何认识?(2分)
图10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11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4)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10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5)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6分)
(6)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6分)
材料三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7)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国家发展民生水利的举措。(10分)
(8)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10分)
本部分共4题,共160分。
36.(36分)图8和图9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9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城市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A |
-3.5 |
-1.3 |
4.9 |
13.1 |
18.8 |
23.5 |
25.9 |
25.9 |
21.4 |
14.8 |
5.5 |
-1.0 |
B |
7.2 |
9.5 |
11.3 |
14.2 |
18.2 |
22.7 |
26.7 |
26.7 |
23.6 |
18.5 |
11.2 |
7.3 |
(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4分)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12分)
(3)甲区域是玉米和 (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 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4分)
(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8分)
(5)根据图9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图4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9.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图3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6-7题。
6.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7.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读图2,回答3-5题。
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
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本部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1.(l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分)并分析其原因。(2丹)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6分)
32(10分)[地理一环境保护]
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4分)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