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该农作物是 ( )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冬小麦
6.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
物候现象。读“多年平均情况下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7-9题。
5.图中信息反映 ( )
A.2010年以前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4.图中甲植被带的农业活动最有可能是 ( )
A.地中海农业 B.混合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水稻种植业
下图是“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据此完成5-6题。
3.造成图中三座山峰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势高低 B.纬度高低 C.迎风、背风 D.距海远近
2.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H甲>△H乙 B.△H乙>△H甲
C.△H甲==△H乙 D.无法判断
下图为“南美洲三座山峰植被分布差异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1.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是 ( )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6月7日-7月7日 D.8月23日-9月22日
(八)读“我国西南部地区某村镇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以及该地区“旅游接待能力与市场需求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71.据图可知,该地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有
、 、 、 。
72.根据图中信息,试评价该地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
优势有 。
不足有 。
73.用可持续的观点,提出该地区今后旅游发展的主要建议措施。
(六)读“某假想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6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63.A、B两处,宜建设度假村的是 ,判断理由是 。
64.造成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的原因是 ,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出趋向越来越大,如何控制? 。
65.A、B、C、D、E中宜建设大型能源港口的是 ,理由是
(2分)
66.M、A两地相对高度的范围大约是 ( )
A.100米 B.大于100米 C.300米 D.大于300米
67.两地水平距离大约是 千米。
B组(适合选考模块二的考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