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从2008年9月28日零时开始试验性蓄水,计划先蓄至156米水位,再据实际情况研究决定,是否向更高水位抬升。截至10月9日,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期间累计发电约19亿千瓦时。据此回答21-23题。
21.兴建三峡工程的最突出的意义为 ( )
A.防洪,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
B.灌溉,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C.旅游,使长江两岸地区的风景更加秀丽
D.航运,改善川江航运条件
22.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中,最难解决的是 ( )
A.中华鲟的洄游产卵问题 B.农村移民开发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
C.库区的泥沙淤积问题 D.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23.三峡工程建设及其库区移民安置面临的最大困难分别是 ( )
A.生态环境脆弱与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B.经济落后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C.移民安置任务艰巨与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D.水土流失严重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所示各河流 (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19.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20.下列能正确指示荒漠化的迹象是 ( )
A.土壤酸碱度降低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紧实度增加 D.地表反射率降低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据此回答15-17题。
15.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是 ( )
A.北部有春小麦、大豆 B.中部有冬小麦、玉米和水稻
C.中部有冬小麦、玉米和甜菜 D.南部有春小麦、棉花
16.东北最具有特色的农产品是 ( )
A.玉米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玉米和谷子 D.高粱和亚麻
17.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从长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到停止围垦,并逐步实行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 ( )
①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②恢复湿地具有的调节气候和调节河川径流的功能
③利于收集沼气建立新能源基地
④抬高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下面左图是我国某地区景观图、右图是该地区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12-14题。
12.该地区可能位于 ( )
A.山东丘陵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13.当地果木林中栽种的可能是 ( )
A.苹果树 B.柑橘树 C.椰子树 D.油橄榄树
14.该地区农业类型是 ( )
A.绿洲农业 B.混合农业 C.立体农业 D.灌溉农业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河流大致的流向是由北向南
B.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
C.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地下水和雨水
D.甲为沙漠,乙为山麓
11.该地区历史上有大量古代绿洲,后来被迫放弃成为废弃绿洲,其原因主要是 ( )
A.在绿洲外围扎设沙障和障内栽植固沙植物 B.该地区过度放牧
C.在冲积扇过度开发地下水 D.该地区过度农垦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淮海平原
8.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B.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雨季
C.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基本结束 D.太平洋热带气旋频繁影响该地区
9.当该地区地下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
C.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D.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沙尘暴天气
6.若X、Y、Z分别表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盐碱化及寒潮灾害,其数值越大,表示影响程度越大,则图中四点与相关省份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内蒙古 B.②-河南 C.③-西藏 D.④-江西
5.下列四幅图显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读某地区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3-4题。
3.图中A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 ( )
A.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
C.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
D.土壤中含钙质较多,黑土分布广
4.图中B地区的经济作物和林木主要为 ( )
A.甘蔗、柑橘 B.甜菜、柑橘 C.花生、苹果 D.棉花、茶树
2.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