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下列有关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正确的是: ( )
①城市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②控制环境污染,限制中心大城市的发展
③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④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31-32题:
31.这种产业转移: (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32.香港制造企业迁入的原因有: ( )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0.关于商业网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
B.两个地区之间的商品若能互补,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C.瓶装啤酒向远距离的商业网点销售,能提高经济效益
D.商业活动一定要走出家门,在公共场合进行
最近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率先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即在现有汽油中混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可以降低汽油的消耗,节省外汇。据此回答28~29题。
28.使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途广阔,其原因是: ( )
A.乙醇属再生能源,汽油属非可再生能源
B.乙醇是一次能源,石油是二次能源
C.乙醇可以改变石油的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
D.汽油价格太高
29.使用乙醇代替汽油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降低大气环境污染 B.推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C.延长汽车的使用时间 D.加快我国乙醇工业的发展
27.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如下意义 : ( )
①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 ②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③利于大量销售农产品 ④避免环境污染
⑤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
26.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②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③江南丘陵的茶叶 ④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①热量 ②市场 ③土壤 ④光照 B.①热量 ②水源 ③市场 ④交通
C.①土壤 ②政策 ③科技 ④市 D.①地形 ②市场 ③土壤 ④热量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请据此完成23-25题。
23.这种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24.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的结果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25.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渔眼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22.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是亚马孙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交通因素
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回答19-21题
|
水价(元/吨) |
有效利用率(%) |
广州地区 |
0.3 |
33 |
京津地区 |
1.6 |
52 |
日本东京 |
14 |
87 |
19.该表说明: ( )
A.东京的水资源最紧缺 B.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20.我国北方地区水价高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21.构建节约型社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
A.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B.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
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和粗放农业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图11),回答17-18题。
图11
17.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18.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