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27--28题
27.在阶段1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28.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偏高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城市 ( )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C.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少
D.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
26.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a <b B.b<c C.b<d D. c>d
下图中弧PQ为晨昏线的一段,且与P点所在的纬线圈相切于P读图,回答23--24题。
23.某游客到达图中Q点时,当地地方时为16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游客刚好看到日出 ②北京的白天可能正逐日变长
③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④观察南极极光的最佳季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关于Q、K两地的说法,可信的是 ( )
①这天日出时间Q地比K地晚
②Q地到K地的最短距离要大于3000千米
③任何时候K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大于Q地
④K地与Q地的日影朝向刚好相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四地发展农业生产,分别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
A.光照、水分、土壤、地形 B.温度、土壤、地形、水分
C.热量、水源、地形、土壤 D.光照、地形、土壤、水源
21.乙地所在省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河网密集,支流少 B.降水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C.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D.上游到下游,径流量增加
22.丙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
A.改良土壤结构 B.减少水土流失
C.发展立体农业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读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分布于 ( )
A.美国中部平原 B.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
C.珠江三角洲 D.内蒙古草原
18.若该图表示炼铝工业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 ( )
A.能源 B.原料 C.技术 D.市场
19.若a、b、c分别代表城市功能分区影响因素中的市场、交通通达度、知名度,则图示的功能分区为 ( )
A.低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人口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问题。读下面“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回答15--16题:
15.2030年与2003年相比,该省人口数量增幅最大的年龄段是 ( )
A.1-17岁 B.17-38岁
C.38-60岁 D.60岁以上
16.2030年,该省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有 (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 ②人口总数减少
③就业压力增大 ④养老负担加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
A.北京风力小于东京 B.北京风力大于东京
C.北京风力同于东京 D.无法确定
13.郑州、西安两地在气温、气压相比 ( )
A.郑州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受锋前暖气团控制
B.郑州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处于冷锋过境前
C.西安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处于冷锋过境后,受锋后冷气团独制
D.西安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是降水过多所致
14.晚秋时节放烟幕能预防作物遭受霜冻,其原理是 ( )
A.浓烟可吸收大气逆辐射,提高气温
B.浓烟可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C.浓烟可反射地面辐射,提高地面温度
D.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冻害
11.造成乙地区实际太阳辐射比甲地区少的原因是 ( )
A.海拔高,大气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B.海拔低,大气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C.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D.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10.甲、乙两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 )
A.甲为海口市,乙为呼和浩特市 B.甲为拉萨市,乙为重庆市
C.甲为北京市,乙为银川市 D.甲为漠河市,乙为昆明市
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气温分布图和某工业部门产业转移状况,回答8--9题。
8.最有可能如图示空间转移的工业部门是 ( )
A.精密仪器仪表工业 B.服装加工工业
C.汽车制造工业 D.计算机生产工业
9.M地气温明显高于N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M地深居内陆,太阳辐射强
B.N地距海近,受寒流影响大
C.受地形阻挡,M地受冬季风影响小
D.N地海拔低,太阳高度角小
下列甲、乙两图为我国不同的两地太阳辐射图,图中虚线曲线为到达地面的实际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以下10--11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