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黄河站比昆仑站气温较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黄河站附近为海洋,昆仑站位于内陆
B.黄河站盛行东北风,昆仑站盛行东南风
C.黄河站纬度比昆仑站低
D.黄河站受暖流影响,昆仑站受寒流影响
2009年1月底,我国将建成南极的第3个科考站--昆仑站(约80°25′S,77°06′E)。这是我国首次把科考站推进到南极内陆。也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读图完成35-38题。
35.一架飞机从长城站飞往昆仑站,沿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
A.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B.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36.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A.海拔高,距太阳近 B.纬度高,风力大
C.晴天多,空气稀薄 D.全天空,极昼期长
37.从黄河站开始,沿地球自转方向看,依次是
A.北美洲、亚洲、欧洲 B.北美洲、欧洲、亚洲
C.欧洲、北美洲、亚洲 D.欧洲、亚洲、北美洲
下图为世界四个地点的坐标,据此分析并回答32-34题。
32.位于世界著名大河河口地区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东西两侧地形不同,所处大洲也不相同
B.②地附近为该国重要工业区,造船工业发达
C.③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
D.④地附近是该国人口稠密区
34.关于四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所在国家地广人稀 B.②、③所在国家灌溉农业发达
C.③、④所在国家石油资源丰富 D.①、④所在国家铁矿资源丰富
读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图,完成29-31题。
29.该国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澳大利亚 D.中国
30.该国西部
A.有其所在大洲最长的河流 B.有其所在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C.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 D.有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
31.关于该国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 B.轻重工业并重,都较发达
C.农产品出口量大 D.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
读世界某地气候资料,回答27-28题。
平均气温(℃) |
降水量(mm) |
|||
一月 |
七月 |
一月 |
七月 |
全年 |
19 |
28 |
20 |
590 |
1780 |
27.该地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 B.印度半岛 C.阿拉伯高原 D.四国岛
28.该地城市规划中建设火电场的合理位置是
A.西北郊 B.东北郊 C.西南郊 D.城区内
读两区域局部图,回答23-26题。
23.关于两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临一个大洋 B.同属一个大洲
C.同处一个半球 D.同为发展中国家
24.关于甲、乙两城市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 B.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C.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D.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25.下列地理事物分布在乙所在的国家是
26.下面四幅图为沿图中M、N纬线所作的该大陆的地形剖面图,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M--①,N--② B.M--③,N--④
C.M--②,N--③ D.M--④,N--①
读世界某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图),完成21-22题。
21.水域A与水域B存在的相同之处有
A.都是内海 B.沿岸石油资源都很丰富
C.温度大致相同 D.均属于印度洋流域
22.关于C、D两地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B.主要农业类型都是畜牧业
C.椰枣是C地农产品 D.D地盛产棉花
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17-20题。
17.甲、乙两图中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M、① B.N、② C.P、③ D.Q、④
18.甲图中河流丙与乙图中河流丁的共同特征是
A.水量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大 B.有结冰期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大 D.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19.图中各地所在国家对应的主要物产是
A.P--铜、①--石油 B.N--金刚石、④--稻米
C.M--咖啡、③--锡 D.Q--黄金、⑤--油棕
20.两区域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都是发展中国家 D.在海洋交通中都居于重要地位
读世界四区域略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四国,盛产水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关于图示四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濒临印度洋 B.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C.都有热带沙漠 D.都属于亚洲
16.图中四国,气候干旱但节水农业技术先进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①、②、③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2.丙地属于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13.甲、乙两处的气候类型均为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