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等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回答4-5题。
商品粮基地类型 |
① |
② |
③ |
④ |
|
占全国四类商品粮基地的比重(%) |
耕地面积 |
40.17 |
6.82 |
23.43 |
29.58 |
农业人口 |
19.91 |
4.7 |
28.5 |
46.89 |
|
粮食商品率 |
35.2 |
27.2 |
19.6 |
29.0 |
|
积温(°C) |
2500~3400 |
2000~4500 |
4200~4500 |
4500~8000 |
|
年降水量(mm) |
400~500 |
<250 |
850~1000 |
1000~1900 |
4.关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我国各类商品粮基地的排列正确的是 ( )
A.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
B.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
C.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
D.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
5.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 )
A.④地粮食总产量比①地少 B.④地粮食单产不如①地高
C.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 D.④地复种指数低于①地
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000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 )
A.250mm B.500mm C.750mm D.1000mm
2.造成②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分布 D.地形起伏
3.有关①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典型植被为温带草 B.油橄榄成为典型代表植物
C.黑土为该地地带性土壤 D.河流流量较大,水位的季节变化小
31.读下图,回答问题。(5分)
(1)简析该地区种植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3分)
(2)图中的铁路与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均出现“以桥代路”现象,试对比分析两者原因的差异。(2分)
30.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两地都大力开发利用核能,试分析其原因。(2分)
(2)目前,甲图所示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4分)
(3)乙图所示地区经常出现“咸潮”(淡水河流径流量不足时,形成海水倒灌,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的现象),导致城市供水出现暂时性短缺。根据所学知识,试从年份、季节角度,指出在哪些时候“咸潮”最为严重。(2分)
29.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比较图中M、N两城市冬夏季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
(2)目前,制约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_________,试说明解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
(3)近年来,渤海渔业产量大幅下降,其原因可能有哪些?(2分)
(4)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3分)
28.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比较A、B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3分)
(2)C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3分)
(3)分析图中20℃等温线在①处向南弯曲的原因。(1分)
27.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B海湾沿岸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写出该资源运往广州的海上路线。(3分)
(2)图中A河流沿岸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为_________,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3)试分析A河下游所在国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原因(2分)
26.下面两图中的虚线为一月0℃等温线,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分析乙图中0℃等温线大致的走向,完成下表内容。(4分)
|
走向 |
影响走向的主要因素 |
西北段(西段) |
|
|
西南段(中段) |
向南凸出 |
受地形影响 |
东段 |
|
|
(2)与乙图相比,甲图中500N地区冬季气候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原因。(3分)
(3)乙图中的A地钢铁工业发达,试分析其有利的区位因素。(3分)
读甲、乙两岛屿图,回答23-25题。
23.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
A.都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B.冬季均受西北季风影响
C.盐场均分布在西海岸 D.大多数河流都向西流入海洋
24.甲岛森林树种比乙岛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跨热量带较多 ②东西降水差异大 ③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④人工引进品种较多⑤热量更充足
A.③⑤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5.近年来,乙岛的蔬菜生产“忙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热量 B.水分、市场
C.水分、交通 D.市场、交通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阴影地区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蒸发弱
③夏季高温湿润
④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⑤有冻土分布,不易下渗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22.城市P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森林资源的开发 B.丰富的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的开发 D.丰富的煤炭资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