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国家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据此回答19-20题:
19.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政策鼓励,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0.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18.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正确的有
①人均资源量少 ②人均能源消费量高
③单位产值能耗低 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川气东送工程于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市,东至上海,干线长度1700公里,是中国天然气基干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图回答16-17题。
16.西气东输主干道和川气东送主干道都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A.皖、苏、沪 B.豫、皖 、沪
C.豫、苏、沪 D.甘、蜀、沪
17.川气东送对于输出地的有利影响是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②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技术密集型工业迅速崛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14.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13.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从长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到停止围垦,并逐步实行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②恢复湿地具有的调节气候和调节河川径流的功能
③利于收集沼气建立新能源基地
④抬高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2.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表。据图判断9-11题。
9.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
A.太行山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秦岭
10.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m以下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11.当前,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 )
A.盐碱地的治理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酸雨的防治 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差异显著,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有很大不同。回答7-8题。
7.关于北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润地区广,水资源丰富 B.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布
C.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主 D.农作物生长期短于南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B.北方地区有色金属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
C.南方环境污染、洪涝灾害、地形破碎是其发展的限制因素
D.南方开放较早,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发挥你的想象回答3-6题。
3.“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分界线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界线包括巫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界线是贺兰山
4、决定“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水文 B.气候和地貌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
5.“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随经度改变所产生的水分差异
B.随人类开发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经济水平差异
C.随海拔高度变化所产生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D.随纬度改变所产生的热量差异
6.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