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3042  183050  183056  183060  183066  183068  183072  183078  183080  183086  183092  183096  183098  183102  183108  183110  183116  183120  183122  183126  183128  183132  183134  183136  183137  183138  183140  183141  183142  183144  183146  183150  183152  183156  183158  183162  183168  183170  183176  183180  183182  183186  183192  183198  183200  183206  183210  183212  183218  183222  183228  183236  447090 

25.读“美国20世纪后期垃圾总量及处理构成变化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90年代后期美国的垃圾增长速度明显高于80年代

②90年代后回收利用的垃圾总量增长速度最快

③90年代中期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

④90年代后用于回收做混合肥料的垃圾有明显增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24.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条既能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又能降低环境污染,缓解资源供给压力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试题详情

23.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种植水稻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A.水土流失                         B.士地沙化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黄河含沙量增加

试题详情

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22.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         C.退耕还牧        D.毁林开荒

试题详情

冰川是一种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压固形成。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珠峰地区冰川强烈消融。据此回答19--20题

19.珠峰冰川移动的主要动力是

A.气温变化        B.重力作用         C.两北季风        D.西南季风

20.珠峰冰川的大量消融,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A.致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B.致使珠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

C.短期内致使三江源湿地退化            D.影响水资源的长期的可持续利用

试题详情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第三产业

17.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

A.A时间          B.B时间           C.C时间           D.都不是

18.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           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今后五年内国家将重点建设12个红色旅游区。目前,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已被国务院定为红色旅游景区。据图、表材料完成14--15题

客源抽样统计情况

红色旅游地
旅游客游前五位的省区(2004年6月一12月)
西柏坡
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
井冈山
江西、浙江、上海、福建、广东

14.下列关于②旅游区发展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位置相对闭塞,是其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B.许多旅游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C.多冰川地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好

D.与①旅游区相比,该地的旅游市场距离较远

15.我国两大红色旅游地客源抽样统计情况反映了

A.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和非凡性

B.地区接待能力制约着客流量的多少

C.游览价值的高低影响客源地的形成

D.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试题详情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的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回答12--13题

12.对望夫石的观赏应注意(   )

A.置身其中                         B.特定位置观赏

C.至高点俯瞰                        D.适当距离仰视 

13.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旅游景观欣赏时(   )

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D.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试题详情

下图是北京、昆明两地的旅客流量统计示意图,读图判断10--11题

10.昆明旅游旺季长是由于(   )

A.气候条件较好                      B.市场距离较短

C.交通通达性较强                    D.接待能力较强

11.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   )

A.气候环境的差异                    B.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

C.交通通达性差异                    D.环境容量的著异

试题详情

9.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

①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                  ②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

③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                  ④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