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5-6题。
5.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
A.甲>丁>丙>乙 B.丁>甲>丙>乙
C.乙>丁>甲>丙 D.丁>乙>丙>甲
6.丙地可能是 ( )
A.天山 B.秦岭 C.大兴安岭 D.阴山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4.图中②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
新华网报道:2009年11月15日23时起,南京城飘落今冬第一场雪。这是南京自1905年以来第二早的初雪,创下了该市百年以来11月份最大积雪深度。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这次降雪过程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 )
2.要尽快获知本次降雪的范围,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应是 ( )
A.数字地球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7.(6分)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12月15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工程--港珠澳大桥开工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港珠澳大桥工程集路、桥、岛、隧为一体,大桥全长49.968千米,竣工后将形成一个单Y形状的海上经济“动脉”。
(1)该工程,建设隧道并保证合理的桥梁高度。简要说明此项设计要求主要是出于何种考虑?(2分)
(2)结合图示地区的地理环境,例举有可能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两项自然障碍。(4分)
26.(8分)图显示的是2006年某国家城市(首都)中心至50千米范围内的地价分布,读图完成题目要求。
(1)概述该城市住宅地价格分布的特点。(4分)
(2)简要说明影响城市地价高低的主要因素。(4分)
25.(12分)读图(某国家玉米产区、地形、年降水量分布及该国甲省区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图示国家甲省区气候的成因,并指出乙省区主要的气候类型。(4分)
(2)图示国家三面临海,分别指出该国家东、西海域洋流的流向与性质。(4分)
(3)指出该国家玉米产区的地形类型,并简要说明玉米收获期气候的主要特点。(4分)
24.(14分)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侯温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温度标准。但是,同一地点,四季必然长短不一;不同地点,同一季节并非同时始终。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
(1)依图概述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地入春日期的总体分特点。(4分)
(2)简要说明甲地区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6分)
(3)按候温划分季节,图中乙区和丙区具有特殊性。请用确切的词语分别描述乙区和丙区一年中的季节。(4分)
23.(16分)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世纪60-80年代,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与资源需求膨胀,某国(图示国家)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公路建造、农场、牧牛场、伐木、矿产开采计划,加快西部与北部地区广大疆土的开发,实行人口均衡发展政策,并把首都从沿海迁往内陆高原上,1970年,该国政府又正式公布了北部大河流大规模开发计划。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该国(M城市)召开。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定义,将“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之为“碳汇”。
(1)1960-1980年图示国家迁移到该国北部地区的人口数量约为 (填写一序号即可,2分)
①45万人 ②75万人 ③110万人
(2)该国人密度最大地区分布在 ,M城市是 ,N城市是 。(6分)
(3)该国北部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碳汇功能,请分析说明。(8分)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省级行政单位2006、2007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位:万亩)变化情况,读后回答21-22题。
|
水稻 |
小麦 |
玉米 |
薯类 |
高梁 |
豆类 |
2006年 |
3088 |
374 |
4386 |
493 |
111 |
6405 |
2007年 |
3261 |
406 |
4635 |
536 |
111 |
6002 |
21.与2006年相比,2007年
A.水稻种植面积增加量多于玉米 B.高粱的种植面积缩减为零
C.经济作物豆类增加了403万亩 D.各类作物种植总面积增加了94万亩
22.该省区最可能是
A.广东 B.黑龙江 C.青海 D.陕西
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