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环境保护]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省级行区简称 |
甲类 |
乙类 |
丙类 |
丁类 |
粤 |
△△ |
△ |
△ |
△△△△ |
云 |
△△△△ |
△△ |
△ |
△△ |
新 |
|
|
△△△△ |
|
晋 |
|
△△△△ |
△ |
△ |
(1)甲、乙、丙、丁所示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次是 、 、 、 。(4分)
(2)试分析乙类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 。(4分)
(3)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3分)
30.[海洋地理]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a洋流名称: 。(1分)
(2)海轮沿①或②航线从上海驶向旧金山,航速较快的是 。
(3)ABC三海域盐度由高到低排序是 。(1分)
(4)b洋流附近渔场成因与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有何不同? 。(1分)
(5)在b海域经常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 。(2分)“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一般会出现 现象。(2分)
(6)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分)
28.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列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2分)
(1)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该地区在阶段一时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2分)
(2)简述该地区在阶段二时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
工业结构调整方面 。(2分)
工业布局调整方面 。(2分)
生态建设方面 。(2分)
其他方面 。(2分)
27.图1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图2是两幅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从图1的信息判断:该地区东南部的地形是 ,判断理由是 。(3分)
(2)图2的两幅气候统计图中,能正确反映图1所示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图。(1分)
(3)从水系、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该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3分)
(4)试评价影响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6分)
下图是“中、日、韩三国经济要素互补性”示意图,图中资本拥有量(K/L)是指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拥有量(N/P)是指每10万人口平方千米的自然资源量。读图完成25-26题。
25.有关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
A.①是中国 B.②是韩国 C.③是日本 D.③是中国
26.从图中可知,①国企业在③国城市投资办厂,主要是因为③国 ( )
A.自然资源丰富 B.科技研发能力强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政策优惠
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回答23-24题。
23.广东将设立石化工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
A.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B.便于工厂职工上下班
C.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D.便于化工产品运输
24.广东省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
A.采用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B.招收廉价劳动力,降低工资成本
C.加强航空港建设,保证产品运输 D.坚持循环经济原则
下图为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一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②一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③一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④一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22.该图反映了 (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
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关键
D.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据此回答19-20题。
19.本次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汶川地区位于 ( )
A.地壳活跃地带 B.褶皱山系 C.阶梯交界处 D.断裂构造带
20.与此次地震密切相关的次生地质灾害有 ( )
A.山体滑坡 B.火山爆发 C.堰塞湖溃坝 D.暴雨洪涝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分析回答16-18题。
16.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有 ( )
A.对发生石漠化的地方全部实施生态移民
B.退耕还林还草,适时封山育林
C.制订石漠化治理的法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D.加大替代能源建设,如以电代柴、以煤代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