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有关四种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途径的叙述中,不可能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可进入细胞核 B.tRNA可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
C.mRNA可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DNA可从细胞核进入线粒体
3.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①和④过程中的[H]产生的场所依次是
A.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C.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2.下列有关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
B.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 量不同
C.光合作用必须先于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只在叶表皮细胞内进行
1.下列关于生命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O的含量最高
C.纤维素是所有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D.核糖组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42.(10分)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
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
地点:池塘 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
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调查项目:
(1)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成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7分)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
(4)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
37.(8分) 并指I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导致个体发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已知一名女患者的父母、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型正常。(显性基因用S表示,隐性基因用s表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女患者及其父母的所有可能基因型。女患者的为_____,父亲的为_____,母亲的为______。
(2)如果该女患者与并指I型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女患者后代表型正常,女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9.(5分)右图表示大豆种子在适宜萌发条件萌发初期的有关变化。
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吸水方式看,胚根长出后的第Ⅲ阶
段主要为 。
(2)从干重发生变化看,第 阶段
显著减少。
(3)从细胞分化来看,第 阶段分化显著。
(4)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种类应________
(答增加或减少);有机物含量会________
(答增加或减少)。
38.(9分)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
(1)选取人体的下列_________(填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再用________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
(4)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用____________试剂可鉴定蛋白质,具体现象是____________。
(5)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________。
(6)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人盛水容器中,磷脂分子稳定的分布方式为图中的( )
37.(7分)右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矿质元素浓度变化与植物生
长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生长所需要甲元素的量比乙元素的量________________。
(2)在土壤中乙元素的浓度分别为A、B、C时,其中在__________
______浓度下施含有乙种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 3)已知乙元素是DNA和各种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其化学符号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在水淹条件下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减少。为什么?_____ 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