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7分)
I.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__,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Ⅱ.关于胰液分泌是如何调节的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1)一种观点认为稀盐酸刺激引起的神经调节实验过程:
①把稀盐酸注入小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液分泌;
②直接将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
③切断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然促进胰液分 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得出“胰液分泌受神经调节”的结论? ________。
依据为_________。
(2)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化学调节:在稀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
该物质随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实验过程
①切下一段狗的小肠刮下黏膜,将其平均分为两等份;
②一份与适量的稀盐酸混合、研磨、过滤制成提取液A;另一份与等量的____制成提取液B;
③未注射前先测定甲、乙两只大小和状态相同的正常小狗的胰液分泌量作为参照值;
④将等量提取液A、B分别注入甲、乙两只小狗的静脉中;
⑤-段时间内,分别检测两只小狗胰液分泌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a____
b____
[选做部分]
共8个题,考生从中选择2个物理题、1个化学题和1个生物题作答。
26.(16分)玉米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性状 |
高秆 |
矮秆 |
抗病 |
易感病 |
数量(个) |
501 |
491 |
783 |
246 |
(1)用两株玉米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株亲本产生的杂合子占后代的____。
(2)用表现型为矮秆易感病的玉米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 体,原因可能是____。
(3)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 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未标记 的染色体条数比为____。
(4)在玉米叶中,有的细胞具保护作用,有的细胞具输导作用,有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
(5)中国返回式卫星所搭载的玉米种子,返回地面后,经种植培育出的玉米产量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生长周期缩短,这种育种方式属于____。与上述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
(6)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二倍体玉米种子,可得到四倍体玉米植株,原因是___请简述四倍体玉米和二倍体玉米不是同一物种的理由_____。
8.收集健康人体内的以下几种液体,分别用裴林试剂鉴定,都能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①组织液 ②唾液 ③血清 ④胃液 ⑤原尿 ⑥淋巴 ⑦尿液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⑦
第Ⅱ卷(必做120分+选做32分,共152分)
[必做部分]
7.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和方法中,正确的是
A.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说明了假说和生物模型的发展性
B.用标志重捕法进行鼠的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
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D.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测重组DNA是否导人受体细胞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降低机体的体温
5.下图甲为噬菌体(T4),乙为艾滋病病毒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内的嘌呤碱占总碱基数的1/2
B.乙主要攻击破坏效应T细胞
C.甲内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蛋白质
D.乙比甲的突变类型相对多、突变频率相对快
4.下列是某高等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浆细胞、效应T细胞
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
D.丁细胞不可能发生A和a、B和b等位基因的分离
3.下列描述和该曲线相符的是
A.家兔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的速度与O2浓度的关系
B.小麦的根细胞,吸收K+的速度与呼吸强度的关系
C.大豆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放在清水中,其细胞液含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的量与外界O2浓度的关系
2.下列关于颤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颤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颤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C.核糖体是颤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颤藻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基因重组
1.肯定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结构或物质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质粒 D.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