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两个着丝点 B.有四个DNA分子
C.有四个染色体 D.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1.下列有关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较短,分裂期时间较长
B.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序列相同
D.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55.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设计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所示的结构分别是 、 。
(2)图中③、④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分别是 、 。此外图示过程还应用了哪些生物工程技术? 。(至少一种)
(3)过程③通常用去核卵细胞作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外,还因为
。
(4)过程④通常用②做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
(5)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用到的基因操作工具有 。(2分)
(6)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
54.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 ,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 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 营养级。
(3)据调查,人工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
。
53.下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调节方式
保持平衡的部分过程模式图(虚线表示神经调节)。请据图回答。
(1)写出A-E组织器官名称:
B ;
C ;
D ;
E 。
(2)b是糖皮质激素,则
a是________________,
c是______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_____。
52.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经调查研究发现,该植物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过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并查明这两个基因D(d)、H(h)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1)上述事例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 来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现有不含氰的能稳定遗传的白花三叶草品系杂交,若F1全部是含氰(有剧毒),则F1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F1自交所得的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3)有人做了如下一个实验,将F2中产氰的植物叶片提取液除去氰后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结果都能在反应物中提取到氰。如果对F2中不含氰的类型也进行上述实验,那么可根据实验现象来推断F2的基因型,其方法如下:
①若 ,则该叶片提取液来自基因型为ddHH或 的F2植株。
②若 ,则该叶片提取液来自基因型为Ddhh或 的F2植株。
③若 ,则该叶片提取液来自基因型为ddhh的F2植株。
51.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越来越密切,如酵母菌可以用于酿酒、醋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醋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 。
(2)酵母菌在环境适宜、营养丰富的条件下主要以 方式供能。
(3)请写出糖类(葡萄糖)经过酵母菌代谢活动后变成酒精的化学反应式:
。(2分)
(4)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形成酒精的过程,糖类是怎样形成酒精的呢?十九世纪中叶,微生物学家巴士德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完整酵母菌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而化学家李比希则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一种化学反应,与完整酵母菌活动无关,仅仅需要酵母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的参与即可。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假设,并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活酵母菌细胞,葡萄糖溶液,蒸馏水,专用的酒精测试仪,研钵,漏斗,试管,量筒等必要材料。
实验假设: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部分活酵母细胞进行研磨,过滤得到提取液;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50.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群体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群体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 ( )
A.0.2 B.0.48 C.0.9 D.0.32
|
49.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
48.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下列操作能引起相应结果的是 ( )
A.切断①处,刺激③处,引起E处肌肉收缩
B.刺激①处,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C.切断③处,刺激①处,引起E处肌肉收缩
D.刺激③处,在①处检测到动作电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