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2分)图甲和乙分别是果蝇细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2、3、4、5、6、7、8 分别表示染色体,A、a、B、b、C、c、D、d分别表示所在染色体上控制一定性状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假如图甲为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则:该卵原细胞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写出其中的一个染色体组 ;若将该卵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用15N标记,并只供给卵原细胞含14N的原料,正常情况下该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含14N的比例为 。
(2)假如图乙为果蝇的一个体细胞,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长翅)对a(残翅)显性,性染色体X上的基因D(红眼)对d(白眼)显性。用图示代表的果蝇与另一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中,若残翅与长翅各占一半,雌蝇均为红眼,那么与图示果蝇进行杂交的果蝇的基因型是 ,表现型为 。
(3)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常常发生染色体不分开的现象,因此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并产生不同的表型,如下表所示:
受精卵中异常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 |
表现型 |
XXX |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成虫 |
Y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没有X染色体) |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成虫 |
XXY |
表现为雌性可育 |
XYY |
表现为雄性可育 |
X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 |
表现为雄性不育 |
为探究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让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全部是红眼果蝇;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雄性果蝇全是白眼的,雌性果蝇全是红眼的。他的学生蒂更斯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大多数雄果蝇都是白眼,雌果蝇都是红眼,但有少数例外,大约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有一个白眼雌蝇或红眼雄蝇,该红眼雄蝇不育。
①请根据上表信息用遗传图解,解释蒂更斯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例外(设有关基因为D、d)。
②提出一个验证蒂更斯实验的简单思路,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提示:专业技术人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根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分辨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简单思路:
预期结果:
结论:
28.(16分)下列是某高等动物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
(1)结构A是 ,结构C是 ;结构ABC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 (填名称);物质b是 ,物质e是 ;
(2)过程①通过的方式是 ,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应是 ,导致细胞质受体与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6.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第Ⅱ卷
5.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1中
C.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D.A液中的0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生物膜
4.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
A.50%和5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100%
3.试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 )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菌向抗药性强的方向进化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病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2. 以下各种植物杂交方式及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相符合的是 ( )
杂交方式 处理方式
A.蛇麻属雌雄异株,若二倍体♀×四倍体♂ 不需套袋,不需去雄
B.西瓜属雌雄同株异花,若四倍体♀×二倍体♂ 母本去雄
C.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若同时正反交 亲本双方均对雌花套袋,并人工授粉
D.豌豆属雌雄同株同花,若高茎♀×矮茎身♂ 母本去雄并套袋
1.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有关数据,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B.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19.3-21.3h
C.O-2h期间,DNA分子始终处于解旋状态
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