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甲,其中的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肽链的部分放大图(图乙),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有124个肽键
B.图乙所示结构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乙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合成该肽链时,直接决定其氨基酸种类和顺序的是m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4.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普通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及它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分别是
A.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B.核糖体和细胞核
C.核糖体和线粒体 D.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3.下列哪项的组成含有糖类物质
A.RNA B.性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2.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A.细胞死亡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C.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D.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
1.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止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54.(10分)现有某科学家绘制的生长素浓度对玉米幼苗根的生长的影响曲线,如图。
请设计实验验证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玉米根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玉米根的生长。
实验材料:玉米幼苗多株,配置好的10-10mol/L.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玉米无土栽培所需的各种器材和营养物质,清水,测量长度的直尺。
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53.(12分)将金鱼藻置于一烧杯中培养在不同温度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用每小时O2释放量表示,单位:mg/h)与光照强度(单位:klx)关系如图所示。呼吸速率 (用每小时O2消耗量表示)与温度关系如下表。请据图表回答: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mg·h-1 |
0.25 |
0.3 |
0.4 |
0.5 |
1.10 |
(1)从图中可见,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 等因素有关。
(2)金鱼藻的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 。
(3)20℃条件下,用5klx的光强连续照射10 h,制造的葡萄糖约为 mg,其中约有 mg用于呼吸作用。
(4)10℃条件下连续12h给以5klx的光照,再转入30℃条件下连续 8 h黑暗处理,则金鱼藻20 h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为 (增加、减少) mg。
(5)适宜光照和温度,密闭条件下的金鱼藻,开始时O2产生较快,但3d后O2生成减慢,其最主要原因是 。
52.(8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1与2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2增多的一个实例 。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6)请用编号和箭头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流动 。
51.(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X 和 Y 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名称:A , B ,D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 ,当它数量不足时,则动用 。
(3)猪吃糖长“膘”,请用图中标号来说明此过程 。有的人油腻食物吃得很少,结果患了肥胖症,其脂肪组织中的脂肪主要由________转化而来。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 作用。人体所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 ,⑦主要发生在
(器官)
50.将一植物体置于密闭的玻璃罩内,给予充足光照一小时,(控制环境温度为25℃)经测定罩内CO2减少了44.8L。再将此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下两小时,(控制环境温度为25℃)经测定罩内CO2变化了44.8L。此植物在25℃下每小时制造的有机物是 ( )
A.80g B.90g C.30g D.60g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