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每个蛋氨酸分子共有 原子构成,蛋氨酸中碳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 。(易)
35.猜想小明和小鹏二位同学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个小“枕头”。用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
【猜 想】小明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氮气。
小鹏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方案设计】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分析小鹏猜想是否正确。
;(易)
【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
写出与以上实验现象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
【问题分析】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 (易)
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友情提示:本题有多项选择)
A.气体不与食品反应 B.气体不供细菌呼吸
C.气体本身无毒 D.气体要无味 (中)
(四)计算题
34.某中学同学在帮助实验室整理化学试剂时,
发现有一盛有无色溶液(初中化学常用试剂)的试剂瓶,
标签破(如图),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猜想:这瓶试剂可能是 溶液,
也可能是 溶液。
实验验证
猜想一验证方案:
操作步骤
现 象
结论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猜想二验证方案:
操作步骤
现 象
结论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化学课上,罗老师展示两瓶无标签的溶液,说:“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区别方案,并进行实验”。几分钟后,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
(1)我设计出的二种不同的区别方法是(只写出试剂): 、 。 (易)
(2)交流实验方案时,筱宇同学设计的“用二氧化碳气体做试剂”引起了一场争论。
正方观点:可以区别;反方观点:无法区别。
我赞同 (填“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其理由是
。(中)
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从生成物的角度去探究,可以这样验证(简要写出方法、现象、结论)
。(中)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为 。
(4)小结时,思雅同学说:“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我能写出氢氧化钠和另一种酸性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中)
32.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万超同学说:“选择A与E或 组合成装置可制取氧气。” (易)
(2)马力同学说:“用锌和盐酸制取的氢气中含有HCl气体,用D装置除去HCl气体,D中应盛 溶液”。 (易)
文渊同学说:“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备氧气,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填a或b) 端通入。” (易)
(3)东升同学说:“上次用C装置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实验结束时发现红色的铜又变成黑色,我现在才明白其中的原因是 。”(易)
(4)周琦同学说:“选B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
。”(易)
(5)在实验中我们要遵守实验规则。如使用A装置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只写一条)
……(中)
31.实验室提供下列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
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⑴上述③⑥⑦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 、
。 (易)
(2)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O2,反应发生装置必需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写序号,下同) ,还缺少的仪器是 。 (易)
(3)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O2,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制取较多量的O2,上述仪器中必需使用的有 。(易)
(4)若用右图装置并用排空气法收集O2;
O2由 (填a或b,下同)进入,
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
若想用排水法收集O2,可将装置中充满水,
O2 进入。 (中)
30.写出下图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操作
收集氧气
细铁丝的燃烧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
不良后果
(易)
28.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
B是一种钠盐,C是一种碱。右图表示是A、
B、C三种物质两两之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请
根据现象回答:
(1)A的化学式 ,D的化学式
(2)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
27.回答关于铁的一些问题:
(1)国外提倡烹调时使用铁锅,是因为 。
(2写出铁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请说出两条使用铁锅的注意事项: ,
26.请你根据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
(1)右图所寓示的含义是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3)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
做起,请你举两件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